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从而把社会对教师的规范要求与自我心性的澄明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对于教育者必备素养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超越,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其次,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克氏深刻地揭示,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戕害学生心灵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心灵问题。这能够使教师积极反思发现自身教育行为,克服由于自我工具化、行动机械化、模式化、过分依赖理论等造成的偏差与失误。例如,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很少去关注每个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多种需求;有些教师在“为学生好”的“爱生”招牌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剥夺学生的自由思考与选择的权利,甚至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有些教师仅仅以教育理论或学校认定的标准来统一规范和要求学生,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等等。他坚决反对教师成为权威的观点,能够引发教师辨证地思考传统的“为人师表”的意义,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同时,他倡导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有利于扭转一些教师“只管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工具化”心理倾向和工作方式,从而走出把“作为教师的我”的教学世界和“真实的自我”的生活整体世界割裂的“无我”、“浅表”、“孤立”的职业生存状态。
另外,有助于教师完整健全的专业成长。他以教育改造人类心灵,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平、安宁的世界为立足点来考虑教师问题,要求教师以自身完整、自由、美好的心灵关照学生心灵成长。他的认识拓展了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容,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合理的要求,有助于使教师从工具化的外在要求的专业成长中解放出来,以完整的活生生的人的姿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克里希那穆提以其独特的智慧为教师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笔宝贵的思
想资源。笔者仅仅是管窥其思想之一斑,其内在的精华须深入体味并加以实践,这对于充实和完善教师理论,改造和优化教育实践,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2][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心灵自由之路[M].廖世德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