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摘 要: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思想。而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上课仅求“填鸭”似地完成教材中的内容,至于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接受程度是无暇顾及的。甚至个别学生上课不听,作业不写,也随他们去,放任不管。殊不知这样将会使更多的学生放松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这也是和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能动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三个弊端:一是“满堂灌”,教师讲得多;二是学生“参与少”,课堂实践环节薄弱;三是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教学民主,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多,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充分体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笔者就i don’t believe it!一课谈一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从教师教的角度,倡导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