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期整理文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8:38: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做课《白鹅》,课堂上孩子们随着丰子恺先生的笔触“结识”了一位派头十足的“鹅老爷”,兴趣盎然。课堂上,李老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适时地提出了写出自己想说的话的要求。虽然关于读写结合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争议,但是在那节课上,我们这些听课老师确实看到了学生是在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写自己的心,即使是班级里那个最调皮的沈天依也写出了“白鹅,既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优雅,又有‘引吭高歌’‘三眼一板’‘从容不迫’的高傲。”由学生在课堂写出的这句话,我们是否可以看出当时孩子们的思维活动呢?

虽然这是我们在尝试由以往的关注结果的写作转向关注学生的过程性思维,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写作实践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真正地被激发,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计划在下学期以至于以后更长时间内要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在朋友的引荐下,加入了这个读书研修群,很幸运地和大家就这样一些问题一起进行交流、研讨。更为幸运的是,荣博士已经就我们的困惑给出了答案,这就是第三种写作教学范式的出现。

3.交际语境写作

交际语境写作的理念是“写作即交流”,这一理念源于语用学。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核心不是语符和语义,而是其语用功能。

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课程标准在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时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语用功能”是否可以理解为课标提到的工具性呢?

接着,我将书中的这句话画了下来:

13

基于交际写作观,“读者”不仅仅是文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作者一起进行交流的积极对话者、意义建构者、文章合作者;作者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出者,而是一场交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作品”不仅仅是“写的结果”,而是持续具有交流和传播价值的文本。

同时,我在这段话的下面记下了自己的思考:

可见,在写作即交流的思想下,作者、读者、作品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是多角色的综合体。那么这段话也在提醒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启蒙阶段我们肩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转变写作教学观,跳出原来的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应试而写作的小圈子,更多的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去喜欢写作,去实现真正的写作,并实践、改进自己的写作教学方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人生三大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以这三境界来比喻我们的写作教学,我就是希望我们所有的实践者能够经过第一境的深思,第二境的苦索,最后达到第三境的豁然开朗!相信在鲲鹏大哥的引领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离目标会越来越近!

以上就是我对写作教学三种范式的点滴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读者语:“身为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启蒙阶段我们肩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转变写作教学观,跳出为写作而写作,为应试而写作的小圈子,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去喜欢写作,去实现真正的写

14

作,并实践、改进自己的写作教学方式。”苏老师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又站在家长的角度联系书中内容,写下了自己最真挚的感受,应试教育作为提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何尝又不是制约我们一线老师们的“紧箍咒”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腾飞要靠学生,而学生一生的幸福要靠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缔造!学生是家庭的一片天,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将来一生的幸福和前程命运关系着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当绿叶与红烛,我们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如何跳脱应试教育这个“紧箍咒”的制约,成为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导师,是使我们齐聚鲲鹏读书群参加“共读一本书”的内驱力,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爱尔兰大诗人叶芝有两句小诗:“许多人路过我的生活,只有你走进我的生命。”这话讲得多好呀!对学生来说,老师自然是他们生活的路过者,但我们绝不能只是路过,而要努力成为孩子生命发展之路上的“重要他人”,走进孩子的生命,真正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3组 江苏 刘娟之《唤醒“自我”: 基于绘本的交际语境写作》:荣维

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一章中介绍了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如果说文章写作主要关注写成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过程写作主要关注这样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而交际写作则重点关注这篇文章“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写作和过程写作,儿童因任务而作,为考试而写,难以有效激发儿童“乐于表达”;而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重视语境生成功能的 “交际语境写作”则是一种“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写作,在这种写作观支配下,作者因为有了直接或潜在的对象,有了交际语境要素的参与,就可以选择并创

15

生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写作的内容、素材、体裁、结构、语言等,因这个“交际语境”不断孕育生成,这样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真实的、具体的、有动力、有意义的,这样的写作需要学生基于真实具体。(《写作教学教什么》P42-45)

回忆我的绘本习作课堂,五彩的习作资源府——绘本恰与儿童真实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召唤儿童的生活,唤醒儿童的真实自我。绘本这一载体似乎在尽可能还原或营造真实、具体的语境,引领在“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

一、启动学生内在言语表达机制 (一)激发读者需求

读者即那些想了解你的人,他们读了你的习作,要好像见到你习作的内容:描写人物,要好像见到这个人;描写景物,要想欣赏到你看的景,你要让他们如临其境??有了这样的需求,起步的儿童自然会写有动力:我写的都是读者要听、要看的吗?这句话能不能让读者看懂?在每次习作前,都借助鲜活的绘本情境告诉孩子,本次习作因何发生,为谁表达,将一个具体的读者推到孩子面前。这个读者是真实可感的,是如影随形的倾听者和应答者。

(二)满足画面需求

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片,孩子的眼睛是那么闪亮,对图画的反应是出奇的灵敏,他们喜欢在图画中探寻,充满渴求。这就是儿童从视觉到心灵的画面需求。此时,让孩子们看绘本,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和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在视觉的触动下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和生命哲理,悄悄地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载体。

(三)满足交往需求

16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三期整理文稿 的文档
第三期整理文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lx6w9jja7507xm0vypm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