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规划课题研究
结题总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A1 小学语文
课题批准号:GS(2010)G0690
课题负责人:左晓玲
所在单位: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第二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张慧玲 徐永霞 田 黎 罗 捷
张军芳 谢兰华 张丽霞 苗晓燕
报告执笔:左晓玲
2012年4月10日
十里店第二小学历时两年半的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已近尾声,课题负责人引领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开创性地进行课题研究与创新,尽职尽责完成课题组分配的各项任务,收到预期效果,现将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
教育领域中的“生活化”探索,是当前一个普遍性倾向。尽管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各不相同,但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国的母语教学都在向这一方向探索。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此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中的儿童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
我国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语文生活化教学,在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养分的基础上,已取得了相当的实践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活化教学指导理论;逐步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如:仿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等),开创了语文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然而,放眼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生活化”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等说法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但真正将这种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语言教学折射出“生活”的光彩,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囿于原有的教学模式,读读说说、抄抄写写,既省事又可应试,难以突破;其二,困惑于无从下手,“生活的外延”太广,而“教学的时空”有限,无法找到二者之间的有效契合点,难以操作。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话题,主要着眼于操作的层面,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1、研究目标
A、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B、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C、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