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出口退税帐务处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6:11: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现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当期免抵退货物已退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的合计数。也可理解为“当期应纳税额<0时” 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货物已退税额”应理解为当期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 3、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五)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二、“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在购进国内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应按(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注明的价款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等科目。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和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应根据财会字[1995]21号《财政部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后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免、抵、退”税会计处理举例

<例1>某生产企业2002年1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3%)。

1、一月份购入A材料90万元(增值税税率17%),B材料(增值税税率13%)40万元,已验收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A 9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153,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1,053,000 (2)借:原材料——B 4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52,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452,000 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936,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00,000

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

3、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外汇兑换率)计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8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800,000

4、上年结转本年留抵进项税额5万元。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17%-13%)=32,000元 当月应纳税额=136000-(205000-32000)-50000 =-87000元

当月免抵退税额=800000*13%=104000元

由于当月应纳税额<0,且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即当月应纳税额的绝对值(87000)<当月免抵退税额(10400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8700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800000*13%-87000=1700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87,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7,000 产品销售成本 3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0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2,000

一月份“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上期留抵税额 50,000 当期销项税额 136,000 当期进项税额 153,000 进项税额转出 32,000 当期进项税额 52,000 出口退税 104,000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7,000

合计 272,000 合计 272,000

<例2>某生产企业2002年3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5%)。

1、三月份购入A材料160万元,支付材料运费30万元,已验收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A 1,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款) 272,000 贷:应付帐款等 1,872,000 (2)根据运费单据,

借:原材料——A 279,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60万元,根据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702,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

3、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5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5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50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000*(17%-15%)=10,000元 当月应纳税额=102000-(293000-10000)=-181000元 当月免抵退税额=500000*15%=75000元

由于当月应纳税额<0,且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即当月应纳税额的绝对值(181000)>当月免抵退税额(7500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7500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500000*15%-75000=0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81000-75000=10600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75,000 产品销售成本 1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00

三月份“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当期进项税额 272,000 当期进项税额 21,000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0 当期销项税额 102,000 进项税额转出 10,000 出口退税 75,000 合计 293,000 合计 187,000 余额(借) 106,000

<例3>某生产企业2002年5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3%)。 1、五月份购进A材料60万元,B材料80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1)借:原材料—A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贷:应付帐款(等) 702,000 (2)借:原材料—B 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00 贷:应付帐款(等) 936,000

2 、本月发生内销收入1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2,106,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000

3、 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7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7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700,000

4、月末,计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700,000*(17%-13%)=28,000元 当月应纳税额=306000-(238000-28000)=96000元 由于当月应纳税额>0,因此,当月应退税额=0

当月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700000*13%=9100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坐如下会计处理: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91000 产品销售成本 28,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9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8,000 上缴当月税金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额) 96,000 贷:银行存款 96,000

五月份“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当期进项税额 102,000 当期进项税额 136,000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91,000

已交税金 96,000 当期销项税额 306,000 进项税额转出 28,000 出口退税 91,000 合计 425,000 合计 425,000 0

<例4>某生产企业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2002年7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1、六月份进口甲材料10吨,组成计税价格830万元(增值税率17%),海关全额保税,依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甲 8,300,000 贷:应付帐款 8,300,000

2、七月从国内购入乙材料4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乙 4,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0 贷:应付帐款 4,680,000

3、七月发生内销收入30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3,51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七月份进料加工货物复出口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4万元,向银行交单后,依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6,64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6,640,000

5、月末,计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1)计算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

现行对进料加工贸易的计算方法,采用“实耗计算法”的,首先应根据企业“进口料件登记手册”上的“计划进口总值”和“计划出口总值”确定计划分配率,然后,根据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以本题为例;计划进口总值为910万元,计划出口总值为1300万元,7月份进料加工实际复出口离岸价664万元。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910÷1300=0.7

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6,640,000*0.7=4,648,000元 (2) 计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648,000×(17%-13%)=185,920元 当月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6,640,000×(17%-13%)-185,920=79,680元 当月应纳税额=510000-(680000-79680)=-90320元

当月免抵退税额=6640000*13%-4648000*13%=258960元

由于当月应纳税额<0,且当月期末留抵税额即当月应纳税额的绝对值(90320)<当月免抵退税额(25896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9032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258960-90320=16864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90,3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68,640 产品销售成本 79,68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58,96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9,680

七月份“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搜索更多关于: 出口退税帐务处理 的文档
出口退税帐务处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mgh57s27r9acj39pwa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