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0份试卷合集)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2:38: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能导电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②;③;⑤⑥; ①③④;

(5)a. pH=12的Ba(OH)2溶液中c(OH)=0.01 mol/L,则B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5 mol/L,故答案为:0.005;

b.取此溶液10mL,稀释到1L,c(OH)=0.0001 mol/L=1×10 mol/L,则c(H)=1×10 mol/L,溶液pH=10,故答案为:10;

c..取此溶液10mL,n(OH-)=0.01 mol/L×0.01L=1×10-4 mol,pH=3的盐酸溶液中c(H+)=1×10-3 mol/L,则V(HCl)=

=0.1L=100mL,故答案为:100;

--4

+

-10

-

d.把此溶液加热至95℃,c(H+)==1×10-10 mol/L,pH=10,故答案为:10。

22. 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a、b、c三点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 (3)a、b、c三点溶液中CH3COO?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溶液的pH也增大,可采取得措施是(写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有pH均为3的醋酸、硫酸两瓶溶液:

a.设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则其关系式 ___________(用<,>,= 表示,下同)

b.取相同体积的两种酸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后,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锌粉,反应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依次为v1、v2,则其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冰醋酸中不存在离子 (2). b (3). c (4). 加氢氧化钠固体 (5). 加锌粉 (6). c1>c2 (7). v1>v2

【解析】(1)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冰醋酸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冰醋酸不导电,故答案为:因为冰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2)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则a、b、c三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为c<a<b,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

(3)溶液越稀,越促进醋酸电离,则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电离程度越大,所以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故答案为:c;

(4)加NaOH固体,氢氧化钠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但;加入锌粒,和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加MgO固体,与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加Na2CO3固体与氢离子反应,促进醋酸电离,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故答案为:加氢氧化钠固体;加锌粉(MgO固体、Na2CO3固体)等;

(5)①硫酸是强电解质,硫酸溶液中c(H+)= c(H2SO4),醋酸是弱电解质且是一元酸,所以醋酸溶液中c(H+)<c(CH3COOH),pH相同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是c1>c2,故答案为:c1>c2;

②pH=3的硫酸、醋酸三种溶液中c(H)=0.001mol/L,反应本质为Zn+2H=Zn+H2↑,氢离子浓度相同,但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后,醋酸继续电离,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硫酸,反应速率快,即υ1>υ2,故答案为:υ>υ2。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电解质的电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加水稀释醋酸,能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增大的量远远小于水体积增大的量,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为易错点。

23.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Q (Q>0)

1

+

+

2+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___,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正反应速度___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

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答案】 (1).

(2). 增大 (3). 增大 (4). 减小 (5). 15-20 min和25-

30 min (6). 增加了O2的量 (7). AB

【解析】(1)可逆反应2SO2(g)+O2 (g)?2SO3(g)的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2)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增大、增大、减小;

(3)反应混合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化,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在15-20min和25-30min出现平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0min时,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瞬间只有氧气的浓度增大,应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由图可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10min到15min反应混合物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增大,说明反应速率增大,10min改变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A.加了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故A正确;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故C错误;D.10min改变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不是增加SO3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AB,故答案为:15-20min和25-30min;增加了O2的量;AB。

点睛:考查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平衡影响元素、化学平衡图象等。图象问题解题步骤:(1)看懂图象:①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④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24.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

(1)制备氨气: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催化氧化: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至红热,熄灭酒精喷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后,停止反应,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并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___(填“深”或“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氨气:已知“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变成氮气”。将氧气和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H4HCO3 (2).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3). 放 (4). 4NH3+5O2 ?4NO+6H2O (5). 浅 (6). 2NO2(g) ? N2O4 (g)+Q,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 (7). 先通O2,后通NH3 (8). 4NH3+3O2 ?2N2+6H2O

【解析】(1)碳酸盐加热分解能产生NH3,只有(NH4)2CO3或NH4HCO3,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并用于干燥氨

气,所以碱石灰的作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H4)2CO3或NH4HCO3;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至红热,熄灭酒精喷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将试管浸入冰水中,由于2NO2(g)

?N2O4(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故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放;4NH3+5O2移动,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

(3)由于装置C上端开口,要点燃NH3,须先通入O2,后通入NH3,因为若先通入NH3,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NH3逸出会造成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4NH3+3O2

2N2+6H2O。

2N2+6H2O,故答案为:先通O2,后通NH3;

4NO+6H2O;浅;2NO2?N2O4 △H<0,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实验,为信息给予题,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侧重考查氨气的有关性质,做题时注意题中“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氨气的性质解答问题。

(10份试卷合集)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mpm95fv174c2db011p1797950lq6e00f7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