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2:28: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16、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15.D 1 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认真阅读材料可知,该实验是比较两个玻璃箱在阳光短暂照射后的温度差异;大气的温室效应应比较玻璃箱内外的温度差异,故排除选项A;大气的热力环流应当观察冷热不均地面上空的空气运动状况,故排除选项B;测试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不应当在玻璃箱内,故排除选项C;底部放土的玻璃箱类似于地面,没有放土的玻璃箱是空气直接吸热,所以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

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布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 A、市区 B、近郊 C、远郊 D、农村 【答案】17.C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根据不同企业的污染状况可知,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仔细读图可知,城市风是由郊区吹向市区,而且图中乙、丁位于城市风范围内,在此处布局化工厂会对城区造成严重污染;甲位于市区内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丙位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之外,布局化工厂对城市污染最小,故选项C正确。

18.市区土地价格高,不适合造林;城市造林可以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在农村、远郊造林没有在城市风的范围内,森林的生态功能对城市影响很小;在城市近郊造林,是城市风的必经之地,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19、下图是“某地3日~7日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出,7日以后该地气温和气压的特点是( )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升高,气压升

C、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D、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读图,看清楚气温、气压的图例差异及其变化状况。由图可知该地从3日~7日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所以可以推断7日以后该地气温和气压的特点是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20、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

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 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增加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21.B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21.仔细阅读题干材料,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选项B正确。 22.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选项A、B;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25、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答案】23.A 24.A 25.A

24.根据山垂直自然带的基本判断规律可知,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处水平自然带相同,即取决与该山脉所处的纬度位置,所以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综合题(50分)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日

(节气)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上,乙地日落时刻是________时,昼长为 小时。

(3)按图中所示的情况,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________小时。 (4)(双选)在图中所示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 A、北京 B、新加坡 C、甲地 D、乙地 【答案】

(1)夏至(1分) 23.5°N(1分) 180°(1分) (2)晨(1分) 20(1分) 16(1分) (3)8(1分) 24(1分) (4)AD(对一个得1分)

湖南省娄底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n6r07h81s72h8u7smx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