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图中可以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根据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转变为昼的界线是晨线,所以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经线把北极圈等分为12份,那么相邻的经线之差为360°÷12=30°地方时相差2小时;由于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图中乙点位于晨线上,位于180°经线以西,相差30°×4=120°;那么日出地方时为12-4×2=4时,日落时刻是12=4×2=20时;该地昼长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即20-4=16小时。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知,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由图结合实际可知,北京与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图中AD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新加坡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
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 ___、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4)丁同学说:“我见到了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美景。”该同学见到的可能是 图。 【答案】 (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4)D
(2)根据常见地貌形态可知,图A是风蚀蘑菇,图E是沙丘,图D是河口三角洲,图C地貌为角峰,属于山顶附近因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由于学生乙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所以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图C。
(3)图A风蚀蘑菇、图E沙丘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大陆性强,夏季炎热,气温高;所以学生丙绘制的是A、E两图;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地区应该是图D;图D是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注入海洋的部位,即河流入海口处。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2年8月8日,台风“海葵”在浙江省象山县登陆,台风登陆时浙江地区出现了12级至14级大风,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截止8月10日,台风造成全市11个县区受灾,受灾乡镇达136个,受灾总人口143.2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1.9亿元。 材料二:右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
(1)台风“海葵”
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8月7日,浙江东部大部地区盛行西北风,则说明台风“海葵”的中心位于浙江省( )
A、东部 B、北部 C、南部 D、西部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①、②、③、④、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 ____;气压最低的是 。此时图中②地吹 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 (4)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
(5)简述图中⑤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 。
(6)③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①地周围存在?为什么? 【答案】 (1)C (2)A
(3)① ③ 西北(偏北) ② (4)晴朗(或低温晴朗)
(5)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或将经历大风、雨雪、降温天气)
(6)不会(1分)因为①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1分)
(2)可以画出一个气旋,然后画出该气旋东部、北部、南部、西部的风向,可以发现在气旋的东侧,盛行西北风,故选项A正确。
(3)仔细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及其变化规律可知,图中1045hpa>①>1040hpa、1020hpa>②>1015hpa、995hpa>③>990hpa、④=1020hpa、1010hpa>⑤>1005hpa;所以在以上各点中,气压最高的是①;气压最低的是③;风总是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大约30°--45°之间运动,所以此时图中②地吹西北或者偏北风;由于 ②处等压线更为密集,所以气压梯度力大,与④ 相比,②处风力较大。
(4)根据图中压线数值变化可知,④地处于高压天气系统,而且位于高压脊的位置;该天气系统垂直方向空气做下沉运动,不易形成降水,所以该地的天气状况是晴朗或低温晴朗。 (5)图中⑤地位于冷锋天气系统的前方,所以将要经历一次冷锋过境过程;所以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或将经历大风、雨雪、降温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 29、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较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 (南、北)凸出,主要是甲处受 (洋流)的影响,乙处等温线向 (南、北)凸出,是因为乙处受 (洋流)的影响。
(4)试分析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
(1)D (2分)
(2)A处海区为寒暖流(或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 (2分)
(3)南(1分) 寒流(加那利寒流)(1分)北(1分) 暖流(北大西洋暖流)(1分) (4)降温减湿(或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2分)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较B处稠密,说明A处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A处海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
(3)仔细读图可以发现,甲处海域等温线向南凸出,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海域有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温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乙处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此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比同纬度其他海区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即向较高纬度凸出。
(4)由于甲处海域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热带荒漠气候直逼海岸,而且沿南北方向延伸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0、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其中位于大
陆东岸的是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气候。 (2)H为 带,而同纬度的E却为 带。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4)C—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在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答案】
(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3)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4)干湿度地带分异(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中纬。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H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纬度的E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草原带。
(3)根据图中纬度位置,结合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A为苔原带,所以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分异;它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