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当故事发展到小鸭已经过河,小鸡无法过河急得在岸上哭时,孩子们耐心地安慰小鸡,帮忙招呼小鸭回来,这时语言得到了练习;在帮助小鸡想办法的时候,通过教师提问“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孩子们对小鸡和小鸭的身体构造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科学的认知,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这样的整合在每次多媒体教案活动中都有所体现,教师们在二期课改新教育观引导下正努力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的现状。
(2) 不懈探索,把握多元发展契机
活动中,教师还注重挖掘多媒体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
比如在中班活动《蚕宝宝找家》中,简单的动画加上煽情的故事、凄美的配乐,使孩子
们完全投入了帮助蚕宝宝找妈妈的过程,焦急的神情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当最后得知蚕宝宝的妈妈在蚕宝宝出生不久已经死了,不少孩子伤心地哭起来。在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自觉承担起爸爸妈妈的职责,悉心地照顾着它们。即使再顽皮、再莽撞的孩子为蚕宝宝更换桑叶、清洁粪便时也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他们还每天认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为它们的点滴变化欣喜不已。此次多媒体教案活动对培养幼儿同情心、责任感、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效果可见一斑。
(3) 勤于实践,合理使用教案模式 ●基本模式类型
①演示型:就是由教师把教案内容演示给孩子看,逐步解决教案的重点、难点。这种教案模式多用于以语言领域为主的故事活动、散文欣赏,以科学领域为主的信息交流活动等。小班年龄段的教案活动基本运用这一模式。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思维启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信息分层传递
②交互型:就是通过人机交互,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被充分运用于我
13 / 20
园的幼儿电脑绘画活动。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操作多媒体
评价、反馈
③综合型:是以上两种教案模式的综合。这种教案模式多用于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数活动,以语言领域为主的创编活动等。在中大班的教案活动中被较多使用。 如图示:
教师启发引导 幼儿思维启动 幼儿操作学习 教师组织讨论
教师播放多媒体 ●模式运用提示
①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无论何种模式,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教案手段,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起幼儿和教师、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交流、沟通并共同建构教育活动,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学会生活。
幼儿园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与真实世界之间割裂。因此,多媒体技术应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更要加强知识与真实生活实践的关联,促进知识在情境中迁移,从而让幼儿解决真实性的问题。
③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流。
受维果斯基思想的影响,现代教育更为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成
14 / 20
为幼儿与教师、同伴合作探索、合作学习的交互工具和交互平台,计算机还可以扮演具有一定学习风格的“学习伙伴”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的互动交流中建构知识。
④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案环境)的设计,使幼儿的学习更主动与自由。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将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多媒体软件所虚构的虚拟学习环境有效整合,使幼儿主动且自由地在一定情境下、在协作、交流过程中,达到意义建构的理想目标。 ⑤强调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幼儿期是各种能力、特质建构的时期,也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的时期。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应注重活动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认识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高扬的主体性<积极性、自由创造、个性的充分展现等)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灵魂、而主体性是活动过程中才得以发展。 ●模式运用实例
教师应根据活动需要科学、合理选用不同教案模式。比如小班活动《春雨》、中班活动《春风》、大班活动《四季在变化》等,运用了演示型教案模式,帮助幼儿欣赏理解儿歌或散文;小班活动《小动物回家》、中班活动《我帮妈妈设计花边》、大班活动《快乐的小鸟》等,都运用了综合型教案模式。 <三)成果的共享
● 建立《荣乐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
资源库为我园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案课件与活动方案。教师们以此形式交流教案理念、分享活动设计的思路与课件制作经验、促进专业化技能的共同提高。
●
形成资源库科学管理网络
资源库有一支专门的管理团队,由信息组大组长为总体负责人,课题组长
为主要管理者,课题组成员参与管理,对资源库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 ● 建立健全资源库使用制度
制度化的管理使全园教师合理、有效地使用库内资源。尤其是教师活动后
15 / 20
必须填写《课件评价表》,对所用课件打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进行修改,使库内资源质量不断提高。 八、研究成效 1、幼儿层面
课题的实施促进了我园幼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尝试探索精神、电脑操作能力的获得,……教师、家长欣喜地感受到了这些。由此,家长们非常关注并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案手段,不少家长主动为我们提供课件制作素材或多媒体设备,幼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园联系的密切性。 2、教师层面
课题实施的过程逐步激发了我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兴趣,提高使用各种设备、软件的能力,帮助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教案观,有效转变教育行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幼儿园层面
<1)积累多篇教案活动优秀方案,我园园本课程方案集得以充实。
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引领全园教师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乐于反思,形成了多篇比较优秀的活动方案,得到了市级专家、区级专家、姐妹园教师的较好评价。
如中班活动方案《家》、《动物过冬》、《小鸡和小鸭》、《蚕宝宝找妈妈》、《大伞和小伞》、《小树叶》、《蔬菜汤》,大班活动方案《黄叶儿》、《学做小导游》、《下雪》、《月宫探秘》等。在今年6月区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汪宇老师凭借活动《和房叔叔打电话》,获得一等奖。
2、积累大量优秀课件,《荣乐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成为我园特色。
《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库》中的教案课件95%以上都是我园教师的原创作品,除了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更是在质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2003年8月金胤老师的作品《娃娃和电脑》获松江区“电信杯”数码多媒体大奖赛flash动画制作提名奖;2003年12月金胤老师的作品《美丽的方松我们的家》获“新城旋律”FLASH大赛入围奖;在2004年5月“上海市首届幼教电脑作品创作大奖赛”中,金胤老师的作品《别和它们做朋友》获一等奖,
16 /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