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清一色地为ST长钢的当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2.2案例分析
(1)ST长钢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ST长钢具有强烈的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体现在避免退市和为资产重组铺平道路两个方面:
具体说来,根据ST长钢的说明,由于执行新会计政策的需要,2005年其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由本可微盈,变为亏损9000多万元。面对这一既成事实,为避免退市风险,ST长钢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尽可能地将亏损集中到2006年,从而减少“关键年度”2007年计提减值准备的压力。简单计算可知,如果ST长钢将2006年增加计提的2.13亿元的减值准备,少计提14%,即将约3000万元的减值计提放到2007年进行,则2007年ST长钢净利润将由盈利2967万元变为亏损33万元,则其面临退市就仅有一步之遥了。很难想象,2006年的减值计提是纯属巧合,恰好使ST长钢顺利地避开三年连续亏损,而没有任何人为规划。
为资产重组铺平道路
重组公告的发布是在2008年,按常理,如此重大的重组计划不会是一朝一夕的决定,其前期的配套准备、调整、
酝酿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攀钢集团董事长樊政炜在广州经济台《交易日》节目中接受访谈时,也表明攀钢集团整体上市的思想最早源于2006年,是出于资源整合的目的。考虑到近年国资委提出的2010年将央企精简到80户至100户的目标,央企的同业合并,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ST长钢被吸收合并或许正是此大环境下的产物。由此,我们就容易得出ST长钢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个可能动机,即在已获知将被重组合并的情况下,先行大量计提减值准备,提高帐面资产质量,从而为合并后的存续企业的未来盈利减轻包袱、铺平道路。这样就容易理解,为什么ST长钢会在2006年继续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即使它明知计提的减值准备中的固定资产减值将无法转回。
(2) ST长钢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时受到的制约 ST长钢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未受到明显制约。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守护者之一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ST长钢2005年--2007年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均为清一色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见,连续2年的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尤其是2006年),其合理性并未遭到注册会计师的质疑,即便,这无疑是ST长钢连续巨亏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监督人的证监机构或减值准则的制定者财政部,我们亦并未看到它们对ST长钢提出任何质疑,更谈不上调查、处罚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