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部编版)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泊烟渚”、“夜行”、“忽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
2.释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3.介绍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1. 师范读全诗。
2.自由读诗,注意读音及断句。
3.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 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来源:学科网ZXXK]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些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全班齐读。)
2.师: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师: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