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香港淘大花园E座感染SARS病毒的居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该次SARS爆发事件与天井中的空气流动、E座各单元间的气流流动及淘大花园周围的风环境密切相关。然而在当时的热环境与风环境条件下,E座各单元间及天井中到底存在怎样的气流流动, SARS病毒到底怎样在E座各单元间、各楼层间进行传播的?
调查发现,淘大花园SARS爆发流行的可能索引病例是一位住在深圳的慢性肾衰患者,于2003年3月14日和19日两次拜访住在淘大花园E座的16楼7号公窝的弟弟,并在第二次来访时一直呆到20日。该病人因患有痢疾曾多次用过16楼7号公寓的厕所,与他接触过的弟弟、弟媳以及两名护士都感染上SARS。后来有香港卫生署所做得问卷调查显示,淘大花园SARS病人除了具有发烧、头疼等症状外,有66%的人有腹泻症状。在这些调查的人当中,只有4%的人曾接触过SARS病人,8%的人在2003年3月17一23日之间去过大陆.由此可见,可能污染源最初是出现在E座16楼7号公寓。据统计分析显示淘大花园E座中的大部分居民是在3月19日—20日期间感染SARS。
从图3可看出,在所选择的计算时间内,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偶尔也出现北向、东向和东南向风。风速的变化很大,并在1.16m/s一6.28m/s之间变化,平均风速为3m/s。室外温度的波动范围为13.8℃一16.5℃,平均温度为15.2℃。
图3.香港启德气象站的气象参数分布图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的调查报告显示: (1) 污水系统:E座4楼有污水道排气管爆裂,在疾病爆发期间,多个单元的地台排水位之聚水器已干涸多时,丧失了应有的阻隔功能,为污水管内的气体及液滴提供了出口。当卫生间的排气扇启动及厕所的门关闭时,液滴将会透过污水管带进浴室内。2003年3月21日,连接8号公寓的冲厕水管出现破损,导致冲厕水供应中断,排水管内污物的流动速度有可能减慢,有利于污水管内液滴的产生和移动。此外,用水桶冲厕也会增加浴室内液滴的产生.化验结果显示在一单位的厕盆内发现了冠状病毒。(2)热羽的“烟囱效应“:开动的排气扇会把浴室内受污染的液滴带到天井。这些液滴将会因天井内的气流流动而继续移动,直至依附在外墙表面。通过油性液滴测试的结果显示天井内有类似“烟囱效应”存在,液滴随“烟雾”上升,并有横向扩散.
E座各公寓的SARS病毒颗粒物浓度变化
图5、图6显示了E座16层和17一36层中的奇数层的各公寓的SARS病毒颗粒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该图采用的浓度为相对浓度,即以第16层7公寓的浓度Co=4286μg/m3为基准浓度,将其他公寓的浓度除以Co便得各公寓的相对浓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