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基本特征有哪些。
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艺术。
特征:材料的特殊性,流动性,情感性,表现性,不确定性 什么是儿童音乐,特点及其分类
儿童音乐是指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 特点:愉悦性,教育性,个体性
分类:1、按照体裁分:儿童歌曲,儿童器乐曲,儿童歌舞剧,交响童话
2、按照题材分:游戏题材,生活题材,童话题材,大自然题材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本质
根本目的:通过音乐教育获得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质:
什么是韵律活动?
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什么是音乐游戏
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 打击乐演奏的知识和技能及其选材
知识和技能:1、乐器的名称和分类2、正确的演奏方法3、配器4、看指挥
选材:1、音乐2、乐器3、配器方案的选择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用及涵义、特点 作用:
涵义:着重于音乐本身的音乐目的:借助于教育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音乐技能和音乐能力;
把音乐教育视作一种手段: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和谐发展。 特点:(一)形象性和感染性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3)方法上的去趣味性和游戏性
(三)技能型和综合性(1)形式上的综合性(2)过程上的综合性(3)方法上的综合性
歌唱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知识及技能
1、倾听2、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手段3、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4、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5、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是指实施音乐教育的具体活动组织形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中,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及其特点
1、模仿学习的方法2、预知学习的方法3、整体感知的方法4、多感官参与的方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作用:1、反馈作用2、诊断作用3促进作用
原则:1、计划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
(一)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二)戈登的初级音乐表象测量(三)日本的儿童音乐能力诊断测验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二)活动内容的评价(三)活动方法的评价(四)活动过程的评价(五)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六)活动效果的评价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
(一)音乐教育管理(二)音乐教学研究(三)师资队伍建设(四)资料收集与积累 什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组织和传递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落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试法5、综合等级评定法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审美性原则4、整合性原则
如何设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体现发展性(二)体现系统性(三)体现系列化(四)体现行为化
二、活动程序的设计
(一)活动结构的设计(二)“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四、活动环境及材料的设计 (一)活动空间与时间的设计
(二)活动材料的设计:1、音乐材料的设计2、辅助材料的设计 音乐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音乐2、古代音乐3、近代音乐4、现代音乐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几大流派即其观点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创造了体态律动学,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三个方面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1、音乐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发的主要依据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法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5、创建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1、“元素性”音乐教育2、节奏第一3、课程内容4、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5、教材和教具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1、给儿童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2、激发儿童的兴趣3、提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4、注重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5、提倡“教学六步”
(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1、将“三个支柱”观点作为新大纲的基本要素2、把用音乐吸引孩子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3、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学原则之一4、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 (六)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