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产业环境分析
l、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制作。
2、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3、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看,主机厂约有60%的采购成本,零部件企业参与主机厂开发已经是大势所趋。
4、目前,我国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制造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达到了为商用车配套完整零部件体系、为轿车配套一般零部件体系的水平。但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35%到36%的比重,相较于国际6 0%到70%水平仍然较低。
5、在利润率方面,相对于整车行业利润的不断下滑,零部件行业却保持了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据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为5%,而零部件行业为6%。
2.5我国近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
(1)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伴随近年来汽车整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零部件生 产企业仍未摆脱散、乱、差的市场格局,我国逐渐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小企业,逐渐形成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突出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以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为主机厂配套,这就要求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
(2)围绕主机布局生产,形成一体的生产模式,以前我国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沿海地区,供应链长,运输成本高,服务不及时,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现在零部件生产企业都是围绕主机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生产供应配件,逐渐与主机厂生产融为一体。
(3)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生产.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特别是轿车、SUV、MVP技术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跨国公司,各公司标准不相同,如有日系、韩系、美系、德系、法系,因此在国内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低,制约了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目前我们逐步接收世界先进的零部件生产理念和方法,逐步向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发展。
2.6市场竞争力分析
2.6.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目前,XX市在湖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汽车走廊的主导产业之一,其特征主要有:
1、已形成了以东风为依托的零部件产品配套体系。多年来,湖北已按照其
生产规模,在武汉——襄樊——十堰这一“汽车走廊”上,兴建和发展了5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之“配套”。由于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与东风集团已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现在东风与日产合作后,他们今后选择的“合作伙伴”,将是面向全国的优势企业,是实行“全球采购”,必将打破原有“配套”的格局。这对湖北所有零部件生产厂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散乱小”仍是这一地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一大痼疾。经过这几年的深化改革,湖北零部件企业在“整合”中,虽然也取得一些成绩,原为555家,但现在仍有400多家,而这400多家的共同顽症还是“散乱小”。据武汉市汽车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仅武汉市成规模的零部件厂家就有70多家,在这70余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有10家;销售收入过4000万元的有19家,其余的均是销售收入几百、几十万元的小厂。
3、本地区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大多处于“低水平”。据了解,湖北地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了给东风、神龙“配套”,也曾引进过国外一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然而,随着世界汽车这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利润、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当时还属“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目前大多已处于“二流”、“三流”,甚至要被淘汰了。而近些年来,该省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把汽车产业一直列为“支柱”,但实际投入甚微,大多数生产厂家处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工艺陈旧,管理跟不上的“低水平”状态。
所以,本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虽然集群化特征明显,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但各区市县的重点并不相同,各具特色。如枣阳就是以车架和摩擦材料生产为主的地区,而本地区的谷城县则是以车桥零部件和蓄电池为主。由于这些企业建厂时间长,低投入,设备老化、生产规模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高,这为本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以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攻关并占领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6.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SWOT)
随着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化市场采购竞争加剧,新企业不断进入,汽车零部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本项目发展存在着较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将是项目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下面,引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研究本项目。
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表2-1 项目SWOT分析表 潜在外部威胁(T) 潜在外部机会(O) 1、汽车行业需要纵向一体化配套企业,处于著名和汽车工业走廊,有综合优势 2、国内需求增长迅速 3、新一轮的对外合作全面展开,国际汽车巨头和跨国公司零件供制造商逐渐认识、看好本地区汽车产业发展 4、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潜在内部劣势(W) 1、客户多处于开发阶段,无成熟、稳定的客户 2、缺乏专业研发力量 3、国家对民营汽车制造商支持力度不足 4、新上企业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5、民营企业,资金紧缺、融资成本高 6、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1、国内外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2、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售价进一步降低 外部3、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形成汽车配环境 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部分汽车厂家开始形成一部分核心能力 4、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 潜在内部优势(S) 1、本地区零部件产业比较发达。 2、民营机制优势。 3、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投资额处内部于领先地位 条件 4、规模优势突出 5、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6、省市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综合而言,本项目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机遇与优势有三方面: 一是宏观政策的利好。从宏观层面看,湖北省出台《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办法》等一批支持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的政策,本项目属于政策支持的范围。
二是国内需求的旺盛。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离国际平均水平(130辆/千人)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这意味着汽车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为汽车零部件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三是企业建设标准高,易形成规模与成本优势。
四是随着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汽车企业的本土化策略,国内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零部件零部件缺口。很多知名国际汽车公司的自产零部件只占到20%-30%,其余部分均需要向其他企业采购,这就给汽车零部件生产带来无限商机。 2.6.3营销策略
现代营销学认为,企业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营销环境。企业必须全面、客观的分析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
1、本企业属新建项目,不能像大企业那样拥有广泛的商情网络,因此,应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搜集市场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市场信息,追寻市场发展趋势,挖掘市场空隙。
2、目前,市场上许多价格高、需求量大、通用性强、购买频率高的商品都被大型企业所垄断,他们依赖大批量生产方法,充分发挥生产和营销上的规模效应、经验曲线来获得收益。但新企业并非没有机会可寻,本项目产品可以利用为大企业配套生产标准零部件的机会获取进入市场的途径。应当注意避免直接与基础好的大企业竞争,而是尽可能与之合作。要做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以适应大企业对成本的要求;要主动研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为多个大公司配套,以分散自己的经营风险。还有就是生产和销售产品成熟的大企业不愿生产的特殊品以满足不同需求,不断地形成进入障碍以避免其他企业的进入而使行业内竞争加剧。
3、形成独有的产品特色。个性是新进入成熟市场企业生存的基本,没有个性的新进入企业就无法生存,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新的企业进入成熟市场的成功,不在于挤占了多少大企业的市场,而在于是否在自己的市场形成优势,并形成、扩大优势,做强企业的产业。因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构造未来发展战略中,有必要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新进入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市场定位,重新打造企业竞争力。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空白,凭借自己的快速灵活的优势,一举进入空白市场,填补大企业的空缺。将自己定位于市场补缺者,利用自己的经营特色,锁定目标群,从而在竞争中取胜。
4、建立企业稳定的营销团队。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销绩效的产生,是营销团队运作的结果。高效业绩产生的背后也一定有一个营销管理水平、合作状态不错的营销团队在支撑运作。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要善于找先机和制度创新,发挥先行优势,发扬产品开发技术力量好,企业设备齐全,易于开展个性产品生产的优势,发挥“船小好调头”之长,打主动战。企业进入新市场,要选准时机,不能进入已到成熟期、衰退期的产销活动,在市场导入期要留心观察,认真研究,寻找商机,在快速增长初始期进入,可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表2-2 竞争力分析综合对比
竞争对手优势、劣势 本项目 国内 国际 优势、劣势 竞争对竞争对手 手 优 优 优 与竞争对手对比后的 优势、劣势排序 中 序号 1 比 较 内 容 自然资源占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