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13:31: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5)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

A.GDP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6)十五期间,我国年均GDP为(A)。

A.14.18万亿元 B.13.47万亿元 C.15.83万亿元 D.13.14万亿元 (7)2001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B)。

A.13.40亿人 B.13.04亿人 C.14.03亿人 D.14.30亿人 (8)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为(D)。

A.19.10万亿元 B.20.01万亿元 C.8.39万亿元 D.20.10万亿元 (9)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量为(C)。 A.3.35万亿元 B.2.23万亿元 C.2.51万亿元 D.2.87万亿元

(10)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A)。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楼数列 C. .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D. 累计期增长量之积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11)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B)。 A.106.27% B.107.02% C.6.27% D.7.02%

(12)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定基发展速度为(A)。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3)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A)。 A.114.85% B.104.85% C.113.09% D.103.09%

(14)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A)。 A.水平法 B.累积法 C.叠加法 D.换算法

(15)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B)。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6)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7)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 A.14.85% B.4.85% C.13.09% D.3.09% 解题过程:

十五期间(2011年-2005年)年均GDP=(10.97+12.03+13.58+15.99+18.31)/5=14.18(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30.02-9.92=20.1(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量=20.10/(9-1)=20.1/8=2.51(万亿元) 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13.56/12.67×100%=107.0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定基发展速度=30.02/9.92×100%=302.6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114.85%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302.62%-100%=202.62% 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14.85%-100%=14.85% 统计基础知识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 B )。

A.质量指标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 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B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3.公式 称为( A )。

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B.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公式

21

C.综合指数公式 D.指数体系公式

4.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D )。 A.25% B.2% C.75% D.20% (1.5/1.25=1.2=120%) 5.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B )。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6.平均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指数( D )

A.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C )。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

8.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某项指标的总变动,该项指标是( A )。

A.各种商品销售量 B.各种商品销售额 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 D.居民购买力 9.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 C )。

A.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B.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 C.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 D.按确定同度量因素原则的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指数( ABC )。

A.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B.可变形为平均指数 C.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D.是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得到的指数 E.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指数 2.平均指数( ACDE )。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3.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 ABD )。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4.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 ABCD )。

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 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6.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CD )。

A.综合指数法. B.平均指数法 C.数量指标指数法 D.质量指标指数法 E.因素指数法 7.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 AB )。

A.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数量化指标 D.权数 E.指标间的数量关系 8.指数的作用有( ABCDE )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9.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BD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劳动生产率指数 10.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 BCD )。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22

三、判断题

1.总指数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 ) 2.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 ) 3.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 )

4.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 )

5.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 ) 6.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 )

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 )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7年工业总产出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7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l.348倍。( √ )

9.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 )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 )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基期 田 乙 丙 200 100 160 报告期 220 120 150 销售量(件) 基期 4000 8000 3000 报告期 5000 6000 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 A )。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B )。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 解题过程: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甲 乙

销售量(件) 220 120 4000 8000 5000 6000 800000 800000 1000000 600000 1100000 720000 23

200 100 丙 合计 160 150 3000 4000 480000 2080000

640000 2240000

600000 2420000 销售量指数= =2240000/2080000=107.69% =2240000-2080000=160000

价格指数= =2420000/2240000=108.04% =2420000-2240000=180000

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基期 甲 乙 丙 350 180 30 报告期 320 176 30 产量(吨) 基期 50 50 160 报告期 60 50 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 A )。

A.108.62% B.118.04% C.92.05% D.98.45% (2)产量总指数为( B )。

A.114.86% B.115.02% C.86.94% D.87.06% (3)成本总指数为( B )。

A.96.57% B.94.44% C.105.88% D.106.65%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C )。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 解题过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350 180 30 320 176 30 50 50 160

产量(吨) 60 50 200 17500 9000 4800 31300

21000 9000 6000 36000

24

19200 8800 6000 34000 总成本指数= =34000/31300=108.62% =34000-31300=2700

产量指数= =36000/31300=115.02% =36000-31300=4700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5xn7aevm20sz53255w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