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成教育之如何批评学生
明珠学校 吕艳姣
批评是为了教育学生,但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要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除了坚持批评的原则和选择批评方法之外,还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适宜的批评场合。 1.学生不同,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同。
学生不同,批评的场合和时机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说话带脏字是国人的通病,很多男生都有这个毛病,并且有的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是脏话连篇。如果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骂人,我们应该立即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告诉他以后不能说这句话;因为孩子还小,过一会就忘了,等回家在批评就不起作用了。但是,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男生就不可以这样,要选择没有其他人,特别是要在没有女生的时候,再做提醒式的批评,因为他们平时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当众给予批评,他们会感到很没有面子,不仅不接受批评,也许会恼羞成怒,甚至形成师生对立,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2.教师不同,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同。
由于教师的性格、气质不同,所以批评学生的时机也应该有所不同。平时,教师在研究学生,其实学生也在研究教师。如果你是一个雷厉风行、非常严厉的教师,学生犯错误之后,知道老师马上回来批评自己,他会立刻进行心理调整和自我反省,迎接老师的批评,教师应该“趁热打铁”,此时就是批评的时机;如果你是一个慢性子的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不严厉,学生就会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等待老师的批评,缓一缓再处理也许更合适,“秋后算账”一样有效。如果雷厉风
行的教师突然“慢”下来,等学生紧张的心态松弛下来再批评或许就没有效果了;如果慢性子老师突然“快”起来,宣誓还没做好接受批评的准备,“暴风骤雨”突然来临,学生活血会承受不了。这就好比杂技演员,在演出中,他们能用肩膀接住从高空跳下的演员,但是如果走在路上,高空突然落下一个人,也许会把他砸坏,应为他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只要学生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心理准备,批评的时机就来到了,这时候的批评有效而且安全,一般不会节外生枝。
3.问题不同,批评的时机和场合不同。
问题的轻重不同,批评的时机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一些行为习惯方面的小事,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比如一个学生吃完零食,随手把包装袋仍到地上,我当即告诉他他不许乱扔垃圾,并要求他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类小事一般不会给学生造成什么心理压力,而且习惯就是在不断地强化过程中养成的,所以要及时地进行批评和提醒。有些事情相对严重或敏感一些,比如偷盗、打架等等,处理这些问题就不要操之过急。因为问题一旦暴露,当事人一般都会很紧张,所以,事发的第一时间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在教育教学中,大问题小处理,急问题缓处理能够减少意外事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犯错、然后不断改正中得到成长,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是经常要经历这一系列问题,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解决问题,要能够耐心地等待时机,主动地寻找时机,恰当地把握时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