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在山 山之在谷
再现了秦末汉初之际那一幅幅雄伟的历史画卷,是一篇浓缩了的《项羽本纪》。①其诗云:“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2)《曲峪镇远眺》
《曲峪镇远眺》是一首边塞诗。写此诗时作者正出任山西临县知县。曲峪镇,在临县西,黄河东岸。关于此诗写作背景,作者在诗题下自注云:“时严遂成西陲方用兵。”西陲用兵,指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羹尧代贝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平青海罗卜藏丹津叛清事。诗写作者在曲峪镇所见边塞(1329)那种壮阔、肃杀的景象。②即“地近边秋杀气生,朔风猎猎马悲鸣。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白草衰如征发短,黄沙积与阵云平。洗兵一雨红灯湿,羊角鱿鱼堠火明”的那种壮阔而又凄凉的景象。 (3)《三垂冈》
“三垂冈”,也称三垂山,在今山西省潞城西。此诗是作者过三垂冈时有
感于李克用之事而写的一首怀古诗。其诗云:“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克用当年的英雄事迹,作者对李克用的崇敬和同情,以及作者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叹惜。
(4)《题临城公廨壁》
“车马所不到,山墙带女萝。逼城河力大,吊古鬼雄多。史向衙前散,官于枕上过。爽亭碑尚在,剔藓一摩挲。”这是一首题壁诗,题于临城县衙壁。“公廨”,即官署,衙门。临城,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城临泯河。作者自注云:“陈余战殁于此。”陈余,秦末人,陈涉起义时,他与张耳从武臣北定赵
①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6版,第1327页。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6版,第1329页。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6版,第1131页。
②
③
5
玉之在山 山之在谷
地,武臣为赵王,他任大将军,后与张耳绝交。张耳降汉,与韩信击赵,陈余兵败,被韩信斩于临城泜水之上。诗写临城荒僻景象兼吊古。①
(三)吕心哲及其著作
1、简介
吕心哲 山西汾阳人。监生,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任镇雄知州。② 2、创作情况
吕心哲任镇雄知州时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主要有《镇雄八景词.乌峰耸翠》、《渔父家风·罗关渔唱》、《玉楼春·梅坳流云》等作品流传下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镇雄八景词.乌峰耸翠》,词云:
梳新翠,看烟雨。云淡荡,西风吹舞。黄翻陇稻,朱悬林果,衬点岚光如许。 东门三里青山路。合便放,筇枝徐拄。一双蜡屐。半壶林酿,携谢肌惊人句。③
(四)游方震与《题龙洞》
1、简介
游方震,丰城人,进士。乾隆二十二年,知永善县,留心民事。尝单骑走
田野间,询问所苦,讲论终日,人不知其为令也。复捐置义馆田若干亩,邑中每称道之。④ 阮《志》 2、创作情况
游方震的诗歌创作颇多,主要有《题龙洞》(又名《题恩安大龙洞》)和《寄别三原孙颐庵先生》(即髯翁)四首。
题恩安大龙洞①
①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年6版,第1133页。 张文勋主编《云南历代诗词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张文勋主编《云南历代诗词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江燕,文明元,王珏点校《新纂云南通志 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40页。
②
③
④
6
玉之在山 山之在谷
宛转盘如谷,熹微瓮有天。鬼神情不测,浑沌窍长园。 飞跃三才合,风云一气旋。土人专望泽,见说是龙泉。
《题恩安大龙洞》写的是昭通八景之一的“大龙洞”。“山在昭通市北郊10余公里,层峦叠嶂,林泉幽深。珠峰罗列,参差峭拔,或托情寄寓,或因形赋名,称永寿、景福、叠干、连珠、狮子、半壁、三元、对矗、拱中、翠入、枕石、影崛、聚秀。”②“八景诗”是昭通诗词的主旋律。游方震的《题恩安大龙洞》在字、词、句、韵、、对仗上狠下功夫,诗词的艺术水平较其他类型高得多,形式上是五言律诗,内容上是写景抒情,在风格上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壮,气势磅礴,是昭通写景诗的不朽名作。
相传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与游方震交往甚厚,从《寄别三原孙颐庵先生》四首诗歌中,可以看出此言不虚,诗歌如下:
寄别三原孙颐庵先生(即髯翁)③
一
秋风萧瑟促归装,故我依然返故乡。五斗折腰原自错,一官鞅掌为谁忙。 亲朋若忆十年别,松菊犹怜三径荒。莫向高人谈出处,乌蒙山色晚苍苍。
二
刻符九郡体群情,所在从无赫赫名。政治未谙应被黜,头颅如许竞何成。 贻余珠玉怀新咏,老我烟霞有旧盟。此去柴扉常静掩,南华一卷足余生。
三
升沉命定不须叹,解缚心随天地宽。迂性久宜归陇亩,圣恩犹许注流官。 当年报国心空在,此日逢时术大难。扑面征尘鞭瘦马,黄粱熟未忆邯郸。
①
万栋才主编《昭通诗词 卷2》,昭通地区诗词学会,1995年6月版,第1页。 邹长铭编著《新编昭通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2页。 万栋才主编《昭通诗词 卷2》,昭通地区诗词学会,1995年6月版,第1—2页。
②
③
7
玉之在山 山之在谷
四
半年岭海逐蓬飘,六诏风烟路更遥。作吏久惭身鹿鹿,罢官敢说志嚣嚣。 源寻卫水吾乡近,客寓阽山子兴饶。他日归秦能过访,滹沱北岸问渔樵。
(录自昭通文变资料选辑)
二、本籍诗人
(一)魏定一及其创作
1、简介
魏定一,清代昭通人,字不坡,号也野,乾隆壬于(1792年)经魁。品行卓绝,淡于荣利,专意孝亲拄徒。历主昭通戚宁书院讲习。所居松竹园甚幽雅,云贵总督沐鹤汀曾造访,题匾额“五柳遗风”。钱南园赠联云:“护门苹亦芝兰味,掷地文成金石声”。著书十余种,毁于兵燹,所存《竹石山堂诗》、《别花词》数卷,享年九十三岁。① 2、创作情况
乾隆昭通诗人魏定一诗作最富,据传有《松竹堂诗》《古体律诗》四百余首传世,他有如陶渊明过着隐逸的田园生活,诗作多写昭通景致,他的《昭阳八景》诗每诗有一句被定为昭通旧八景的名称。他的《梅花》、《菊花》、《松》、《竹》四首词,读来清新明快。② (1)《竹石山堂诗》
《竹石山堂诗》是魏定一的一本诗歌总集,诗歌数量众多,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锦屏彩霞 》、《柳闸含烟》、《圆宝山》、《过可渡桥》、《得胜坡怀古》、《重馆西岳宫》二首、《登玉皇阁》等作品。
①
万栋才主编《昭通诗词 卷六》,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12月第1版,第4页。 周朝云著《乌蒙烟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85页。
②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