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0 B、3 C、8 D、15
3、无球技术与( )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应在身体训练中经常注意对无球技术动作提出具体要求。
A、 战术 B气质 C、身体素质 D、作风
4、在快速运动和激烈对抗的条件下,最后能体现完成攻守任务的技术是( )。 A、 有球技术 B、无球技术 C、跑动距离 D、控球时间 5、快速的跑动中,自如的控制自己身体的( )的转移,是顺利完成假动作的关键因素。 A、 身体重心 B、双腿 C、速度 D、头部 6、踢球助跑的作用,是使身体获得一定的( )速度。
A、 后退 B、侧滑 C、向上 D、前移 7、踢球脚的支撑位置,一般由所使用的( )方法决定。
A、 转身 B、奔跑 C、踢球 D、助跑 8、击球力量的大小,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但主要取决于( )的摆动。 A、 手臂 B、上体 C、踢球腿 D、重心
9、出球的准确性有多方面因素决定,但是( )是决定触球准确性的最主要环节。 A、 判断 B、脚触球 C、站位 D、助跑
10、击球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则会产生旋转,并绕自身的旋转轴沿弧线运行,这就是( )。 A、 高空球 B、直线球 C凌空球 D、弧线球
11、摆腿击球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随摆动作,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大,距离长,这是( )。
A、 弹击 B、推击 C、敲击 D、摆击
12、摆腿击球时,以膝关节为轴,充分利用小腿快速前摆击球,起脚快,动作小而自然,这是( )。
A、 弹击 B、推击 C、敲击 D、摆击
13、摆腿击球时,有明显的提拉动作,大腿积极上提,小腿前摆,突然顺势上拉,这是( )。 A、 弹击 B、抽击 C、敲击 D、摆击
14、击球时,后摆小,前摆快,击球动作急而短促,击球后有明显的突停和自然后侧动作,这是( )。
A、弹击 B、推击 C、敲击 D、摆击
15、踢球腿没有明显后摆,前摆击球动作类似弹击,当脚触球后,运用支撑腿的后蹬动作所产生身体重心向前平移的速度,平稳的推送球,这是( )。
A、弹击 B、推击 C、敲击 D、摆击
16、既可维持身体平衡,又可控制出球方向和加大踢球力量,是踢球的( )动作。 A、 摆腿 B、随前 C、触球 D、支撑
17、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出球平稳准确,由于踢球腿屈膝外转,摆幅、摆速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球力量小,这是( )踢球。
A、 脚背内侧 B、脚背正面 C、脚内侧 D、脚背外侧
18、踢球腿的摆幅大,摆速快,踢球的力量大,出球方向变化幅度大,可踢出平直球,远距离弧线球,也便于转身踢球,这是( )踢球。
A、脚背内侧 B、脚背正面 C、脚内侧 D、脚背外侧
19、踢球腿摆幅大,摆速快,踢球力量大,出球的性能变化小,出球方向比较单一,这是( )
踢球。
A、脚背内侧 B、脚背正面 C、脚内侧 D、脚背外侧
20、由于脚腕灵活性大,摆腿方向变化多,可以踢各种距离的弧线球和弹拨,这是( )踢球。 A、脚背内侧 B、脚背正面 C、脚内侧 D、脚背外侧 21、除了( )以外,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用来停球。 A、 手臂 B、头 C、腹部 D胸部 22、缓冲来球力量是( )动作的关键问题。
A、 踢球 B、停球 C、运球 D、头顶球
23、为了把运行中的球,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用一定的力量和某种动作来减弱球的( )力,使球停止运行。
A、 压 B、弹 C、冲 D、余
24、停球腿屈膝外转并前迎,用脚内侧接触球的刹那,随球( )把地滚球停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A、 前压 B、上拉 C、下切 D、后撤
25、脚内侧停反弹球时,当球落地反弹的同时,以脚内侧( )球的中上部。 A、 上提 B、后撤 C、推压 D、下拉
26、脚内侧停空中球时,停球腿举起( ),脚内侧对准来球路线,当球与脚接触刹那,随球后撤,把球控制住。
A、 上提 B、前迎 C、下推 D、上压
27、脚底停地滚球时,停球腿提起,脚尖翘起高于脚跟,用脚的( )触球的中上部。
A、 后跟 B、尖 C、前掌 D、外侧
28、脚底停反弹球时,停球腿屈膝上抬,脚尖翘起,脚掌对准球的落地反弹方向,当球着地的一刹那,用前脚掌触球的( )部。
A、 中下 B、中上 C、后下 D、后上 29、运球是运动员在跑动中,用脚连续( )球。 A、 踢捅 B、击扣 C、推拨 D、弹击
30、通过( )动作,使蹬摆的力作用球上,这是完成运球动作的关键。 A、踢捅 B、击扣 C、推拨 D、弹击
31、运球腿推拨动作和脚触球后落地支撑要( ),是合理控制距离的保证。 A、 慢 B、稳 C、快 D、等
32、尽快缩短支撑时间,使其迅速过渡到( ),是正确完成运球动作的先决条件。 A、 前摆 B、后蹬 C、后摆 D、前跨
33、在变向运球时,为使人体能够随球变向,保持人与球的合理距离,在转髋变向的同时,(也要向运球方向推移。
A、 身体重心 B、大腿 C、头部 D上肢
34、运球时,当后蹬摆腿用力与运球方向一致向前,脚与球的接触点在球的( )部。 A、 后上 B、侧上 C、后下 D、后中 35、运球过人的时机是对手( )移动时。 A、 头 B、上肢 C、脚 D、身体重心
36、头顶球就是要使所有参加运动的( )肌都能协调用力,才能顶出强有力的球。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