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卷
∴在△PMB和△PNA中,∠MPB=∠NPA, ∴△PMB∽△PNA。
(3)S△AMN=??1?1??2?2。下面分情况讨论:
12NPAP??2。 MPBP ?当1<p<3时,延长MP交X轴于Q,见图(2)。线MP为y?kx?b则有
p?32?1?k?bp?1解得
p?1?pk?bp?1b?p?1k?设直
则直线MP为 当y=0时,x=
y?p?3p?1 x?p?1p?1p?1p?1,即点Q的坐标为(,0)。 3?p3?p1?p?1?1?p?1??p2?4p?3, ???1??2???1??p?1??2?3?p?2?3?p?3?p 则S?AMP?S?AMQ?S?APQ3?p2?4p?3 由2=4?有2p2?9p?9?0,解之,p=3(不合,舍去),p=。
23?p ?当p=3时,见图(1)S△AMP=?2?2?2=S△AMN。不合题意。 ?当p>3时,延长PM交X轴于Q,见图(3)。
此时,S△AMP大于情况?当p=3时的三角形面积S△AMN。故不
存在实数p,使得S△AMN=4S△AMP。 综上,当p=时,S△AMN=4S△AMP。
【考点】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
m
【分析】(1)用点B(2,1)的坐标代入y=即可得m值,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x 组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
(2)点P(p,p-1)在直线y=2上,实际上表示了点是直线y=2和l的交点,这样要求证△PMB∽△PNA只要证出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可。
(3)首先要考虑点P的位置。实际上,当p=3时,易求出这时S△AMP=S△AMN,当p>3时,注意到这时S△AMP大于p=3时的三角形面积,从而大于S△AMN,。所以只要主要研究当1<p<3时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辅助线后,先求直线MP的方程,再求出各点坐标(用p表示),然后求出面积表达式,代入S△AMN=4S△AMP后求出p值。
32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