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石墨烯研究机构和单位
5.1 石墨烯研究领先单位
1.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负责人:成会明院士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要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纳米炭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探索研究;针对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致力于高容量储氢材料、高性能储能材料、高效太阳能利用与转换材料等的研究探索;材料+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可以关注;研制高性能炭石墨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拓展其应用领域。
2.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 负责人:刘忠范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石墨烯及其二维杂化材料的CVD生长、能带工程与新原理器件;2)碳纳米管的CVD生长与手性分离;3)石墨炔与新型碳材料;4)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光电性质;5)碳材料化学、维度效应及其拉曼光谱;6)纳米光学与低维物理;7)低维材料的理论与计算模拟等。 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 负责人:高鸿钧
四个研究组的研究方向包括:1. 纳米信息材料和器件物性;2. 单分子及纳米结构的电子输运研究;3. 纳米器件及其物理;4. 低维电子系统。 4. 清华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所 负责人:石高全
1
近年来在石墨烯的化学制备与功能化等方面从事了系列研究工作,特别是石墨烯自组装薄膜,水/有机凝胶,气凝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石墨烯修饰电极以及共轭分子修饰石墨烯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材料+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可以关注;开展了石墨烯材料在催化、能源、和传感方面的应用研究。 5.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实验室 负责人:朱宏伟
纳米材料在光、电、力、热、磁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新奇特性,纳米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和器件的制造方法。做为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代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发现使碳的晶体结构形成更为完整的体系,实现了碳范式的里程碑式转换。我们的工作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低维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发宏观尺度连续结构及新型同素异构体的制备方法;研究原子尺度下的微观结构和生长机制;探索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新能源、传感和环境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6.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课题组 负责人:陈成猛
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化学法规模化制备、石墨烯基导电炭膜及其三维组装体、石墨烯掺杂与复合衍生物,及上述材料在储能、导热领域的应用探索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 负责人:朱彦武教授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本课题组以化学法和物理法合成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碳纳米材料,荧光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复合功能材料等。材料+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可以关注;发展多种功能材料制备的新方法、新技术,深入研究功能材
2
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将其应用于光电能量转换与生物技术中。
8.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孙立涛
他发明了实现石墨烯(单层石墨片)掺杂的新方法,首次观察到了单个金属原子在石墨烯面内运动与迁徙的过程。该方法的建立使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石墨烯的各种性质及新的特性成为可能,为石墨烯在掺杂方面的实验研究拉开了序幕。同时,对石墨烯这种未来最具潜力的纳米半导体材料最终走向应用及实现产业化将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9.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研院,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 负责人:刘兆平
研究方向为石墨烯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技术。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dv. Mater.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他人引用4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PCT专利6项;带领团队实现磷酸铁锂、石墨烯、锰酸锂等材料产业化技术和转移转化。材料+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可以关注;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等科技项目20余项 10.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课题组负责人:谢晓明,研究员:丁古巧
主要从事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石墨烯材料制备及其在新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201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2年起兼任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3
11. 复旦大学,物理系 课题组负责人:张远波
工作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的制备,电学输运特性,扫描隧道能谱,以及远红外能谱的测量。他与合作者在2005年的工作(以及英国的Geim实验组的工作)引领了全球对石墨烯的研究。从此以后他一直活跃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12. 南开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负责人:陈永胜
研究方向::1.纳米碳管的合成及应用2.单层石墨的合成与应用 3.基于纳米碳管及单层石墨的复合/加强多功能材料及器件4.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器件 13.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 课题组负责人:高超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课题组用纳米级的氧化石墨烯片纺制成长达数米的宏观石墨烯纤维。该纤维强度高,韧性好,可打成结或编织成导电的垫子,有望成为实现石墨烯在现实器件(如柔性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关键材料。材料+微信公众号内容专业,可以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其中,“石墨烯纤维打结图”与“美国宇宙飞船退休之旅”、“俄罗斯太空返回舱”、“日本大地震”等11幅图入选NATURE 2011年度最佳图片。Nature News以Graphene Spun into metre-long fibres为题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专门报道。 14. 中国科学院纳米所 负责人:刘立伟
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VD)以镍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合成单根单层碳纳米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