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9、用Ag+滴定S2-时应选用( D )电极作指示电极
A. Pt电极 B. 氟电极 C. 玻璃电极 D. 银电极
10、在直接电位法中,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 )。
A. 消除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背景差异 B. 控制各溶液的离子强度 C.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D. 控制测定所需的pH值 11、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氟时,在一定的温度下,其电动势:( C )。 A. 与aF-成正比 B. 与lgaF-成正比 C. 与–lgaF-成正比 D. 与lgaF-成反比 12、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C )。
A.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C. 电解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电解池中,阳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13、极谱分析中,若产生极大现象,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抑制极大:( B )。
A. 支持电解质 B. 少量表面活性活质 C. Na2SO3 D. Na2CO3 14、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的特点是:( C )。
A. 电极面积大 B. 电极反应慢 C. 易产生浓差极化 D. 电极电势稳定 15、对半波电位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极谱波一半时的电位 B. 电流等于扩散电流的1/2时的电位 C. 电解进行一半时的电位 D. 汞滴生长一半时的电位 16、吸光度误差最小的吸光度范围是:( D )
A. 0.01~0.1 B. 0.1~1.0 C. 1.0~2.0 D.以上都不是 17、分子吸收光谱的形状取决于:( D )
《仪器分析》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填写正确选择)(30分)
A. 入射光的强度 B. 溶液的浓度 C. 液层的厚度 D. 分子的内部结构 18、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下列哪种范围:( C )
A. 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B. 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 C.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D. 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
19、今有两种均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不同有色溶液,测定时,若比色皿厚度、入射光波长和强度及溶液浓度均相等,试问以下几种情况何者正确:( D )
A. 透光率相等 B. 透射光强度相等 C. 吸光度相等 D. 以上说法均错误 20、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大,表明:( C )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 B. 光通过该物质的液层厚度大 C. 该物质对该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强 D. 入射光的强度大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处,每空1分, 1.极谱分析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电解分析,其特殊性在于组成电解池的 工作 电极是表面积小的 滴汞电极 电极,而参比电极是表面积大的饱和甘汞 电极,测定时电解池溶液 保持静止 。
2.离子选择电极结构的特点是,其 内参比溶液 和 敏感膜 中都含有与选择性离子相同的离子,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膜电位。
3.有一标准Ca2+溶液,浓度为6mg/L,显色后,用1㎝比色皿测得其吸光度为0.450,则显色产物的吸光系数为 7.5×10-5L·g-1·cm-1 。样品在同样条件下显色后,测得其吸光度为0.610,则样品中Ca2+含量为 8.133 mg/L。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里填写“√”,反之,则 填“×”,每小题1分,共8分)
《仪器分析》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
共15分)
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下限主要决定于组成电极膜的活性物质的性质。( √ ) 2. 单扫描极谱法中采用的三电极体系,即在滴汞电极和参比电极之外,还增加一个辅助电极。( √ )
3.分光光度法中用吸收曲线来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 )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从光源发出的光经单色器分光,由出射狭缝投射到溶液的光,即为理论上要求的单色光。( ? )
5.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半波电位,这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 )
得分 评卷人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极谱极大
答:指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滴汞电极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的一个极大值,当滴汞电极电位变得更负时,这种现象消失,电流下降到正常的扩散电流值,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谱极大。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的吸收光谱:
答: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样品溶液,测其吸光度,所得的吸光度对波长的关系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3.离子选择性电极: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或者: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类电化学传感体,它的电位与溶液中给定的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这些装置不同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
得分 评卷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仪器分析》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1.在极谱分析中,加入支持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它应具备什么性能? 答:极谱法中使用支持电解质的作用是为了消除因静电引力而产生的迁移电流, 支持电解质应能导电但在该条件下不能起电解反应,其浓度比待测物质的浓度大100倍以上。
2.简述朗伯-比耳定律和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以及液层的厚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A = abc。
摩尔吸光系数是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它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中的一个特征常数,一般
-1-1用ε表示,单位为L·mol·cm。
得分 评卷人 六、解答题(共28分)
1.某有色溶液在2.0cm厚的比色皿中测得透光度为1.0%,仪器的透光度读数T有?0.5%的绝对误差。试问: (1)测得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2)欲使测量的相对误差为最小,溶液的浓度应稀释多少倍? (3)若浓度不变,问应用多厚的比色皿较合适(3cm,1cm,0.5cm)? (4)浓度或比色皿厚度改变后,测量结果误差是多少? 解:( 1)
?cc=0.434?T=0.434?(?0.5%)?100%= ?10.85%
TlgT0.01lg0.01
( 2 ) 当 A = 0.434 时 测 量 误 差 最 小 A1 = ?lgT = ?lg0.01= 2 A2= 0.434
A1c1?A2c2=
2?5 , 0.434 故 应 稀 释 约 5 倍
《仪器分析》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 3 )
b1A?1b2A2 ( 浓 度 不 变 )
A2A1
b2 = b1
=b1 ?0.434?1b1
25 b1 为 2cm , 故 应 选 用 b2 = 0.5cm ( 4 )
?c
c=0.434?(?0.5%)?100%=?1.4%
0.368lg0.368
2.用极谱法测定铟(III)获得如下数据: 溶 液 25.0mL0.40 mol·L-1 KCl稀释到100.0mL 25.0mL0.40 mol·L-1 KCl和20.0mL试样稀释到100.0mL 25.0mL0.40 mol·L-1 KCl和20.0mL试样并加入10.0 mL 2.0×10-4 mol·L-1 In(Ⅲ)稀释到100.0mL 在-0.70V处观测到的电流/?A 8.7 49.1 64.6 计算样品溶液中铟的含量(mg·L-1)。(已知铟(II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解:标准加入法,需扣除空白值
ix=49.1-8.7=40.4?A, Δi=64.6-49.1=15.5?A
cx40.45?15.52.0?10?4acc?a(??)bdd?b10 依题意,有
则cx=2.608×10-4mol·L-1 即cx=2.606×10-4×114.8×103=29.9mg·L-1
《仪器分析》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