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非判断
1.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富含碱性氨基酸。
2.有亮氨酸拉链模式的Jun和Fos蛋白质是以二聚体或四聚体的形式结合DNA的。
3.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4.核纤层蛋白B受体(1amln B receptor,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5.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体锚区定在孔膜
6.由RNA聚合酶I转录的rRNA分子是在胞质中与核糖体蛋白结合成RNP颗粒的,rRNA的转运需要能量。
7.核内有丝分裂指核内DNA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体积很大的多线染色体。
8.已有的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染色质转录的抑制,与活性X染色体相比,雌性哺乳动物失活的X染色体及其组蛋白没有乙酰化修饰。
9.gp210是结构性跨膜蛋白,位于核膜的孔膜区,具有介导核孔复合体与核被膜的连接、将核孔复合体锚定在“孔膜区”的功能。从而为核孔复合体装配提供一个起始位点。
10.p62是核膜上的功能性核孔复合体蛋白,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两个功能结构域,其c端区可能在核孔复合体功能活动中直接参与核质交换。
11.第一个被确定的NLS来自猴肾病毒(SV40)的T抗原,由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12.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13.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14.T带是C带的反带,显示染色体的末端区。
15.染色质的区间性是通过基因座位控制区( locus control region,LCR)和隔离子(insulator)等顺式作用元件维持的。 三、填空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常附着有 颗粒,与 相连通。
2.核孔复合体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 选择性。
3. 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fish—trap模型中的中央栓(central plug)呈颗粒状或棒状,推测在核质 过程中起作用。
5.在DNA特异性结合蛋白中发现的DNA结合结构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螺旋一转角一螺旋模式、 模式、 模式、 模式和HMG框模式。
6.染色质DNA上与复制、遗传密切相关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序列、 序列和 序列。
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 、 、 三类序列。 8.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是在细胞中的 部位装配的。 9.染色质根据功能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 两种。 10.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 、 三部分。
11.某些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分选标记影响蛋白质的定位,C-端具有 序列的蛋白质通常驻留在内质网腔,而带有PKKKRKV序列的蛋白质则会被输送到 。 12.法医学上用[)NA指纹技术(DNA finger—prmtmg)作个体鉴定时,其主要检测指标是 ,碱基序列长度约 bp,重复3000次之多,又称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 13.DNA二级结构的三种构型分别是 、 、 。
14.rRNA的转录主要发生核仁的 与 的交界处,并加工初始转录本。核糖体亚单位装
配在 处。
15.间期核内除染色体与核仁结构外的许多形态上不同的亚核结构域统称为 ,如螺旋体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体等。
16. 是rRNA基因转录的信息来源,rRNA基因转录采取控制 的机制。 17. 、 和 三种基本核仁组分与rRNA的转录与加工形成RNP的不同事件有关。
18 .R带又称反带,用 盐溶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用 染色,显示的带型同 带中明暗相间的带型正好相反。
19 .雌性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后期X染色体 失活,丧失基因转录活性,这类异染色体称 。
20 .核孔复合体是 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方式有 、 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 进入核内。 四、选择
1.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 )。 A微管 R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骨架蛋白 2.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 )细胞器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粗面内质网D.溶酶体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 )个碱基对。 A 100 B 200 C.300 D 400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 )。 A .A型 B.B型 C.C型 D.Z型 5.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 )。 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D.核纤层 6.灯刷染色体主要存在于( )。
A鱼类卵母细胞 B.昆虫卵母细胞 C哺乳类卵母细胞 D.两栖类卵母细胞
7 .rRNA基因转录过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特征是( )。 A呈现“圣诞树”样结构 B呈现串珠结构 C.出现级联放大结构
8.核糖体的生物发生(ribosome biogenesis)是一个向量过程(vetorical process),正确的叙述是( )。
A从核仁纤维组分开始rRNA的转录,再向颗粒组分延续,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等过程。
B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成熟只发生在转移到细胞质以后,从而阻止有功能的核糖体与 核内加工不完全的hnRNA分子接近。
C核糖体的发生采取受控的级联放大机制。
9.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其可能的组装模式是( )。
A自组装(self-assemble) B受控于组蛋白的装配 C 级联组装
10.电镜观察SV40微小染色体时,约5. 0 kb的环状DNA上结合的核小体数是( )个。 A25 B 23 C.21 D.10
11.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 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12.下列( )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 A.Hl B.H2A C.H3 D.H4 13.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 超螺线管 14.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5.异染色质是( )。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五、简答
1.核孔运输蛋白是一个需能的过程,你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 2.简述核膜周期及其调控。
3.核孔复合体的功能和其运输特性。 4.简述核被膜的主要功能。
5.简述DNA构型的生物学意义。 6.组蛋白在进化上的特点及其意义。
7.简述转录的“核小体型”(nucleosome plow)假说的主要内容。 8.简述非组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构模型。 9.为什么凡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都明显偏大? 10.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有什么功能? 11.异染色质有那些结构特点? 12.多线染色体主要有什么特点?
13.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二者之间的关系。
14.如何理解核孔复合体(NPC)在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中的双功能及双向性作用? 六、论述
1.核孔复合体的fish—trap结构模型。
2.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及NLS的结构特点。 3.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过程。
4.证明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的主要实验证据有哪些? 5.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6.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7.试述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类型。
8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9说明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10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1.试说明骨架一放射环结构模型中的染色体结构。 12试述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13.说明插性染色质的结构特点。
14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证明NLS的存在? 二、是非判断
1.细胞分裂时内质网要经历解体与重建的过程。
2.在正常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动粒均已分别结合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
3.在细胞分裂时,除了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相互作用外,极微管和星体微管都没有明确作用。
4.细胞周期并不总是完整的,有时会缺乏某一时相。
5.细胞周期中的两个主要控制点:一是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另一是在G2期与M期的交界处。
6.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而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是由于Go期的长短不同所导致。 7.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生殖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
8.细胞周期中各个时相都会发生不同的生物学事件,DNA是在s期发生复制,而蛋白质合成仅发生在G1期和G2期。
9.动植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它们的纺锤体内都有两个中心粒。
10.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常磷酸化作用会使得蛋白质活化,如CDK激酶的活化过程就是如此。 l
11.在细胞分裂时,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包细胞器会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核膜也是这样。
12.T、B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Go期细胞。 1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减半发生在后期Ⅱ。
14.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中的骨架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生物学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微丝。
15.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它不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同时也不能进行分裂。
16.细胞周期中s期是最重要的一环,基因组在此期复制。 17.减数分裂I结束后该细胞是单倍体。
18.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种休止细胞,当受到某种伤害时,可进入周期循环进行分裂。 三、填空
1.细胞周期可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
2.减数分裂时DNA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染色体数量从 变为n。 3.细胞分裂的方式有 、 和 。
4.在减数分裂前期过程中,zgyDNA的合成发生在 ,等位基因的重组和互换发生在 ,灯刷染色体是处于 。
5.最重要的人工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包括 阻断法和 阻断法。 6.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两个主要因子是 和 。
7.肝细胞和肌细胞属于不同细胞周期类型,肝细胞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能进行分裂,而肌细胞却不行,因此,肝细胞属于 ,而肌细胞属于 。
8.联会复合物完全形成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这时的染色体称 。
9.参与细胞越过GI/s期检验点的周期蛋白类型主要是 ,参与细胞越过G2/M期检验点的周期蛋白类型主要是 。
10.以培养细胞为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同步化可以获得M期的细胞,这是因为培养细胞在M期时 。
11.在CDK活化的过程中,有多种酶参与其活性的调节,其中起到抑制作用的酶是 ,它的作用方式是 。
12.在细胞周期各时相中,I)NA的合成是在s期,而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成分则主要在Gl期完成,但也有少数蛋白质例外,如组蛋白是在细胞周期的 合成的。 13.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调控细胞越过Gl/s期限制点的cDK与周期蛋白的复合物称为 。 14.用DNA合成阻断法获得周期同步化细胞时,常用的阻断剂是 和 。
15.200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是在 作出了杰出贡献。 16.根据细胞的增殖状况,可将细胞分成三类: 、 和 。
17.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 和等位基因的 ,另外在有丝分裂过程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