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4:01: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解析:

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而体味作者的情

感。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寻找相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两

首词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之处。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构建课堂,师生互动,创建灵动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解析:

(1)解决意境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启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积极性。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魅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但是初中学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学习两首词。

2.教学重难点设置

(1)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2)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对比阅读的技巧。

3. 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探求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

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1

1.课前预习思考 2.课堂基本流程

了解作者,走进文本→抓意象、品意境→感知两种愁情 →比较意象,分析愁情→学会知人论世→背诵《醉花阴》→小结 3.课后巩固训练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思考:

(1)收集李清照的资料,了解其身世背景。 (2)阅读教材《醉花阴》和《声声慢》,了解教材内容。 (3)找出两首词的意象,把握意境,感悟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初步感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二)情景导入

在宋朝有这样一个女子,她豪情万丈,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豪迈悲壮的诗句;她也是一个愁若烟海的女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浓浓的愁情从诗句中弥散开来,轻易的就打动读者的心怀。她是谁?她就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引起学生兴趣

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走入她的内心,去了解这一位多情的才女。哪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

(三)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土,宋代女词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研究。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 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集》。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对它们进行对比阅读。

2

(四)《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赏析

1、分组朗读,感知作者情感

2、 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相同之处在哪?(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说明)

明确:“愁” 板书: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两首词的共同情感。进而比较分析,体会情感的不同。 3、同桌讨论:这两首词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的? 学生板书:

意象 《醉花阴》 薄雾、浓云、瑞脑、

玉枕、 黄花、西风、酒

《声声慢》 淡酒、急风、雁

黄花、梧桐、细雨

4、小组讨论:这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所表现的“愁”情有什么不同? 师引导:通过两首词的意象比较发现,“酒、黄花、风”是共同的意象,但传达出来的“愁”却不尽相同。

①两词都写到了黄花

《醉花阴》中, 作者以“ 有暗香盈袖” 的黄花, 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 见菊花, 虽“ 人比黄花瘦”, 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这里, 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 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 菊花枯萎凋落, 落瓣纷纷, 堆积了一地, 花都憔悴了, 丈夫不在, 没人摘花送给自己, 只能将自身的愁境融入花的枯萎凋落, 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相吻合了。

②都写到了酒

《醉花阴》中, 词人是在落日的黄昏之后, 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酒要对酌对饮才有韵味, 而丈夫不在身边, 词人在酒中品尝思夫之情, 表达一位年轻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 词人是想借酒暖身, 借酒浇愁, 词人生活在愁的世界里, 承载不住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 酒入愁肠愁更愁, 酒力和心愁相比, 心愁太重了, 酒化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因为愁浓,而觉得酒淡。

③两词都写到了风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西风卷帘似让词人产生幻觉:远道而归的夫君翩翩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惊喜,也许想到曾经二人双双卷帘入室,笑语欢颜如在眼前;也许风解人意,催词人黄昏已晚,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词人用画面轻轻说话,富有浪漫诗情。

《声声慢》中“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如死的孤寂与哀怆,令词人无意作任何唯美的熏染或修饰,直面眼前,直抒胸中情。

④看“愁”字的位置

《醉花阴》以愁发端, 一开篇就倾忧泻愁, 层层铺叙,达到愁的高峰, 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 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

愁永昼——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声声慢》以愁作结,开头以叠字奠定全文的愁境, 在词末作者还生活在愁境里, 可是仅用“ 愁” 字又怎能概括得完她所饱尝的人间甘苦, 既用“ 愁” 照应了全篇, 也将“ 愁” 推向了极致。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3

板书:

意象 意境 程度 《醉花阴》 薄雾、浓云、瑞脑、 凄清寂寥 浅

玉枕、 黄花、西风、酒

《声声慢》 淡酒、急风、雁 浓

黄花、梧桐、细雨 冷清、凄凉、萧索

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意象中去分析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小结: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

《醉花阴》— 愁浅 《声声慢》— 愁浓

5、 两首词中“愁”情为什么不同? 明确:从李清照的身世背景来分析。《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幽怨的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

知人论世: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 情感

相思之愁

国破、家亡、夫死、流离之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6、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词,揣摩不同的愁情。概括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件9–10)

明确:答题模式:通过 的意象描写,营造了 的意境,抒发了 。

《醉花阴》通过淡淡的薄雾、浓厚的阴云、轻盈的瑞脑香、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香味飘散的菊花、用来消愁的酒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少妇对远方丈夫刻苦铭心的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通过淡酒、萧瑟的秋风、南归的大雁、凋谢的黄花、象征哀伤的梧桐、细雨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凄凉、萧索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流离之苦后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五) 目标检测——背诵《醉花阴》

结合刚才的教学分析,让学生试着背诵《醉花阴》

(六) 教师总结:欣赏诗歌,我们要抓住诗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是怎

样的,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别注意,对于一些名家名篇,我们还要做到知人论世。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阅读诗歌,发现诗歌的美,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板书设计:

意象 意境 情感 程度

醉花阴(前) 薄雾、浓云、瑞脑、 凄清寂寥 相思之愁 浅

玉枕、 黄花、西风、酒

声声慢(晚) 淡酒、急风、雁 冷清 国破、家亡、夫

黄花、梧桐、细雨 凄凉萧索 死、流离之苦 浓

八、 配餐作业

A组 基础知识

名句默写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 答案:1、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2、载不动许多愁

B组 能力提升

例句赏析

1、《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案: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瘦”字既写花,又喻人,景情合一,完美融合,表现了词人因相思而消瘦,抒发了词人对丈夫刻苦铭心的相思之情。

2、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案:“寻寻觅觅”反映了词人心中由于漂泊异地而产生的孤立无援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这三句,十四个字,分三层,由浅入深,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词人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C组 思维拓展

鉴赏诗歌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答案: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5

搜索更多关于: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的文档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vzw37ktr721et5ih0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