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1:22: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为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一、置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 2、 置管操作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

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4、 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6、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

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7、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

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8、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

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 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

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 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但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 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

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 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

入水中。

6、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

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

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

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 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

导管。

11、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

动脉导管。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搜索更多关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的文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x7367unr79c964hjsm5kaxd91bwp00kw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