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东危局看地缘政治对黄金的影响
新浪财经 2011-3-14 17:54:00
三和锦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 袁晓铭
2010年底在突尼斯国内发生的骚乱迅速蔓延到埃及和利比亚,将人们的目光又再次吸引到这片备受争议的地区。危机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开始飙升,从2010年12月初的每桶83美元,连续突破90美元,100美元大关,并一度冲高至106.95美元,涨幅超过25%,伴随着高油价引发的全球通胀预期的担心,黄金价格也随之一路上涨,从危机爆发前的1307美元左右,成功突破1400美元,不到2个月时间,又创出1444.70美元的历史新高。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对金银的走势造成巨大影响?投资者又该如何去把握这些变化对金价的影响呢?以及黄金自身的属性在地缘政局的发挥等需要作出了解?以下我们将给予一一剖析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和把握黄金的整体走势。 一、 黄金的非货币化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197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法律程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不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于是部分央行调整了黄金储备在其总储备中的比例,黄金的货币功能逐渐弱化。但是,当遇到政治动荡、经济金融危机时,又离不开黄金的作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危机,黄金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追捧,说明在黄金非货币条件下,黄金的部分货币功能依然存在。在这种国际货币体制运行中,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增持适度规模的黄金是非常必要的。
图1.1 伦敦现货黄金月线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自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第一阶段开始,金价一路飙升,从
每盎司660美元,上涨到超过1400美元一盎司,近日更是创出1440美元的历史新高 二、 非货币化后黄金的投资价值
黄金非货币化促进了黄金市场发展,但是黄金市场发展导致黄金价格剧烈波动,使各国黄金储备面临较大的风险。黄金储备不仅要承担机会成本,还要承担黄金价格下跌的风险,于是引发人们对投资黄金还是投资其他品种的思考。比如黄金与全球主要股指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黄金与主要债券收益率比较。特别是2000年以后,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对伊战争,美元币值由强转弱等,我们统计出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S&P500指数以及金融时报指数、日经 225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以上投资品种的平均回报率是6.07%,衡量风险指标的标准差位23.48%。而同期黄金投资回报率是 9. 91% ,略高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但是黄金的风险指标仅为11.46%,远远低于股票市场。由此可见,黄金投资收益比股市高,而风险却比股票市场低得多。
图2.1 金价与美国主要指数和商品指数对比
黄金与全球主要债券收益率相比,黄金投资收益率仍然较高,但若与投资债券风险相比,黄金投资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美国 30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利率、欧元区10年期和2年期国债利率,平均收益回报率仅3. 97%,但风险指标只是1.40%。而黄金平均投资收益率是9.91%,比国债收益回报率高出150%,但是,黄金投资风险指标是11. 46%,显然比国债高很多,所以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调整投资组合中各部分的比重。而且作出一种投资选择,人们发现与某些投资产品的相关性未负,是组合投资的理想产品。
黄金投资价值的发现也为黄金在其货币职能弱化的趋势中开辟了新的投资功能。这对于黄金市场发展及完善黄金市场功能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不能完全脱离黄金货币作用作出了现实和客观的诠释。黄金投资价值的发现坚定了央行储备黄金的信心,世界各国央行黄金储备仍保留着近3万吨。
图2.2 主要国家黄金储备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自黄金非货币化以后部分央行售金数量有所增加,但近几年,各国央行普遍减少了黄金的减持数量,甚至部分央行大举回购黄金,增加黄金储备。比如波兰、 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国,在最近几年内黄金储备都有所增加。总之,黄金投资价值的发现使人们在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对黄金的货币功能、地位进行了重估,有了更加客观、现实的认识。
三、 非货币化后黄金的货币职能
自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仍然保留部分货币地位,现在黄金的货币功能主要是储备功能、 融资功能、支付功能和投资避险功能。首先,黄金仍然是国际储备资产。至2009年3月,各国央行仍储备大量黄金,总量达到2.9万吨。其中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 瑞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黄金储备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0%。1997亚洲发生金融危机,1998年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别增持黄金841吨、637吨和519吨,说明大多数国家还是非常认可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尤其在国际局势动荡、发生金融危机时,增持黄金是各国央行的首选。1999年底,欧洲15国央行聚集在华盛顿商讨售金问题,并签署了《华盛顿协议》。该协议肯定了“黄金仍然是全球货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唤起人们对黄金货币作用的重新认识。因为黄金与信用货币相比,黄金不是任何国家的负债,持有黄金不受任何国家、 地域限制,随时可以兑换成任何货币或转购急需物资。黄金的这些特点促使各国
央行长期储备大量黄金。 3.1
黄金的储备功能
我们在分析央行黄金储备时,更要关注美国黄金储备的情况。自黄金非货币化后,美国一直保持 8000多吨黄金储备,按当前的价格来算,价值不过2.4万亿人民币或是3650亿美元,却有效地坚定了持有美元的国家和居民的信心。这次美国发生金融风暴,金融机构面临巨额信贷紧缩,但是美国政府不抛售黄金,却大量发行国债,这值得我们关注。笔者认为,美国保持巨量黄金储备,首先体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储备这么多黄金,再有就是是为维护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谋取在国际政治、经济上更大的利益。因此,美国黄金储备起到了坚定持有美元的国家和居民的信心,稳定了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作用。 3.2
黄金的融资功能
黄金融资功能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青睐,为各国政府在国际融资活动中充当了重要工具。在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但在实际经济交往中,用黄金作抵押、用黄金偿还债务的事例屡见不鲜。1991年,在印度国大党执政期间,为了取得国外的贷款,把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抵押给国际金融机构。由于获得了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印度的外贸发展迅速,1994年末印度储备银行已拥有 19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黄金储备为38.3亿美元(310吨),占国家总储备的19.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发动民众,收集民间黄金250吨,并兑换成外汇,用于弥补贸易赤字,从而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冲击。这都说明,当一个国家发生经济、金融危机需要在海外融资时,黄金是最好的抵押品,是世界公认的偿付手段,一旦债务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债权国有权把黄金兑换成任何货币。因此,用黄金作抵押、用黄金兑换外汇,解决国际收支中的问题,真正体现了黄金的融资作用。 3.3
黄金的支付功能
黄金仍然发挥着支付功能。国际清算银行至今仍将黄金列入可接受的国际清算工具。遇到某种信用货币持续贬值,债权国就会对某种信用货币表示不接受甚至不认可。而黄金是一种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的资产,加上其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和易变现性,在信用货币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便毫无歧义地成了最后的支付手段。最后,黄金具有投资避险功能。从黄金规避风险功能分析,黄金与美元同为国际货币,但是它们之间的价值关系从长期分析存在负相关性,这就为各国央行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同时,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黄金成为各国信用货币避险的工具,说明黄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它自身价格的相对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的保值功能具有降低非系统风险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动荡时期,黄金又成为面临危机国家的避风港,所以,黄金是一种重要的规避风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