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16:06: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1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 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 在 7、8 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P33 表格 2、 季风气候显著 (1) (2)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 (2) (3) (4) (5)

电。

二、 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 P27 的表格 1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P20——P21

(1) 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 南北向的山脉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中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三、 地形复杂多样

1、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 2、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 富的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 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0—31 表格和图 2、16。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36 第二段 (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 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3、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

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 特殊天气

1、 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 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 梅雨与伏旱:6 月中旬—7 月中旬与 7 月中旬---8 月中旬;

江淮地区。 3、 台风:夏秋季节

4、 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 洪涝:夏秋季节

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一、 外流区为主

1、 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 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4、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 木盆地北部。

(2)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5、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夏 水文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 季 特征

量 风 水量 水位上 无结冰期 辽河、 盛 大

涨形成 海河、

行 汛期

时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黄河 冬 水文 水量 水位下 秦岭淮河以 含沙 季

特征

降形成 北的河流有

量大

第 11 页,共 20 页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12

风 盛 行 时

6、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2)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 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 湖、洪泽湖、巢湖。

流域面 积 上中下 游的划 分 支流与 湖泊

源头至宜宾段

流经省 区

成因

枯水期 结冰期

降水量小

1 月气温在 0 度以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发源地 源头 注入海 洋 长度

长江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沱沱河 东海

6300 千米,我国第一 长河

180 万平方千米 源头——宜昌——湖口 —入海口

上 下

北:雅砻江、岷江、嘉 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赣江 青、藏、川、滇、渝、 鄂、湘、赣、皖、苏、

沪;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巢湖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

平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 量小、无结冰期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泾河

青、川、甘、宁、内蒙古、 晋、陕、豫、 鲁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 大、有结冰期 黄河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约古宗列曲(卡日曲) 渤海

5500 千米,第二长河 75 万平方千米 源头——河口——旧孟津 ——入海口

二、 滚滚长江 1、 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 (2)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 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 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 的水电站。

(3) (1) (2) (3)

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 航里程长约 7 万千米。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 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货运量占全国的 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 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 滔滔黄河 1、 黄河的源概况 (1) (2) (3) (4) (1) (2) (1)

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主要支流 水能集中上、中游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 峡、小浪底等 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

中游地区

3、 黄金水道

流经地 形区 水文特 征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 概念:

资源、海洋资源 3、 自然资源的特征

2、 黄河的水能开发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

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

(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

风景

(2) (3) (4) (5)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二节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 1/3。 三、 类型齐全

中国的土地资源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 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

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 3、 林地一比重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 12 页,共 20 页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13

4、 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 22%的人口。(1.3 亿公顷) 四、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 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5、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东部季 风区

西部内陆

青藏高原

五、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 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

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一、 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3、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背 P77 表格内容和

P78—79 活动题 五、 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

位置 范围 面积 和人 口

范围 位置

秦淮以北,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

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

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 区

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 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面积 人口

第四节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中国的海洋资源

自然 环境

自然 环境 特征

占全国的 20%。 占全国的 40%

平原面积广阔:东北平 原、华北平原、渭河平 原

占全国 25% 占全国 55%

平原 、盆地、与高原、 丘陵交错分布;水网 纵横,河湖众多,典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淮以南,青藏高原 以东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 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 防灾。

第三节

佳。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40%,却占全国总流量 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 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

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66;图 3、17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3、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3、 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 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

源,防止水污染。

5、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69 图 3、19 四、 水能资源:P70 图 3、20 中的主要水电站。

中国的水资源

一、 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

北 方 南 方

地形 平原广,耕 地多 丘陵山地耕 地少 荒漠为主耕 地少

热量与降水 热量较低,降水 少

热量高,降水丰 富

热量较为丰富, 降水不足 光照充足,热量 不足

草地和荒漠 为主 高寒荒野 水田为主 土地类型 旱地为主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

渔场。

4、 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三、 丰富的矿产资源

1、 海上油田及分布: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等 2、 海滨砂矿资源:16 亿吨,60 多种。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 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

元素

2、 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海盐总量世界第一,各省区都有盐场。

85%的海盐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长芦盐场最大,别有莺 歌海盐场、布袋盐场、淮北盐场。 四、 保护“蓝色国土” 1、 海洋有丰富的能源;

2、 海洋蕴藏着巨大可开发空间;

3、 海洋污染及其它问题:石油污染最为严重。赤潮时有发生。 4、 保护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线

搜索更多关于: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的文档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y0k3afo35136q5t3t485bn78ar7y00cjd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