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微考点第63练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9 4:2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考题组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0·江苏高考)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强化题组

3.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的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大型原创民族舞蹈诗画《鄂尔多斯婚礼》在中国剧院首演。鄂尔多斯婚礼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剧中原汁原味的盛大婚庆场景,集中展示了蒙古族的礼仪文化、服饰文化,演员们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用肢体语言叙述着古老的民俗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蒙古族文化( )

1

①源远流长,显示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②特色鲜明,与中华文化没有共性内容 ③绚烂多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______的特征(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民族性

7.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地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汉字和姓氏以及启迪中华民族的元典文化均起源并繁盛于此。可以说,中原地区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弘扬中原文化,有利于( )

①突显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2013·北京高考)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2

答案

1.A [本题以《台湾风物图卷》的交流历史为背景,考查有关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故①正确;同时,这幅画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以②正确。③错误,之所以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能说明与其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④错误,两岸文化走向同一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C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因此选C。] 3.A [③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

4.D [题干要求学生理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体现的道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5.A

6.C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能不它化而自存”表明其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能化它而相存”“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表明其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从整体看,C项最符合题意。] 7.C

8.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本题难度低,纯粹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就是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把课本知识作答上去即可。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存,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微考点第63练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y728wfrt6rgfk15sw18xzko02xvg00ft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