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535.2—200X
4.4 pH计:配有玻璃电极。
4.5 硼硅玻璃烧杯:锥形,容积250 mL。 4.6 滴定管:容积10mL,分度0.02mL。
4.7 滴定比色皿:光路长5cm,宽5cm,高7.5cm。
5 试样
试样应符合YS/T 535.10中3.3的要求。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称取0.2g干燥试样(5),精确至±0.0001g。 6.2 测定次数
独立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6.4 测定
6.4.1 用20mL~30mL水将试料(6.1)移入装有数个玻璃球(直径为2mm ~3mm)的蒸馏烧瓶(4.2.1)中。 6.4.2 在冷凝器(4.2.6)下面放一支500mL的容量瓶,以收集蒸馏溶液。连接蒸馏烧瓶(4.2.1)和冷凝器(4.2.6)并开始通冷却水。然后盖上蒸馏烧瓶,通过滴液漏斗(4.2.5)加入50mL硫酸(3.3)或30mL 高氯酸(3.1)。在蒸汽发生器(4.1)中装入三分之二的水和几小块浮石并加热,在水沸腾以前,打开蒸汽调整管(4.1.2)。用电热器(4.3)加热蒸馏烧瓶(4.2.1)直到溶液温度达到150℃(用硫酸时)或135℃(用高氯酸时)。借助蒸汽调节管(4.1.2)上的螺旋夹调整蒸汽流量,以达到250g/h~300g/h速度,经双曲导管通入蒸汽,根据选择的蒸馏方法,保持蒸馏烧瓶(4.2.1)中的溶液温度在150℃±1℃或135℃±1℃(精确控制温度)并在约90min内收集400mL蒸馏液。然后将蒸馏烧瓶和蒸汽发生器断开。停止蒸馏,洗涤冷凝器。稀释蒸馏液至刻度,混匀。 6.4.3 移取50.00mL蒸馏溶液(6.4.2)置于烧杯(4.5)中,加入50mL水及0.5mL茜素磺酸钠溶液(3.7),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4)直到粉红色出现(变色pH范围为6.6~6.8)。用pH计(4.4)检查,逐滴加入盐酸溶液(3.2)直到pH在4.9~5.2之间(溶液呈黄色)。加入3mL茜素磺酸钠溶液(3.7),然后用pH计(4.4)再次检查,滴加缓冲溶液(3.5)直到pH为3.4±0.1(约需缓冲溶液1mL左右)。最后加0.5mL次甲基兰溶液(3.8)(绿色溶液)。用硝酸钍标准溶液(3.6)滴定到刚出现蓝紫色为终点。
注:①滴定要在日光灯或荧关灯照明下进行,不要在钨丝灯照明下进行。
②也可使用光度法测定,移取50.00mL蒸馏溶液(6.4.2)置于滴定比色皿(4.7)中,稀释至100mL。加入3mL茜素磺酸钠溶液(3.7),按分析步骤6.4.3调整pH3.4±0.1后,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25nm处,用硝酸钍标准溶液(3.6)滴定至吸光度为0.60为终点。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公式(2)计算氟的质量分数(%):
3
YS/T 535.2—200X
w(F)%=
C1/4 Th(NO3)4?(V3?V4)?18.998?10?3m0?100 ……………………………(2)
式中:
C1/4 Th(NO3)4——硝酸钍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3——滴定样品溶液时消耗硝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4——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时消耗硝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0——移取试料质量,单位为克(g);
18.998——氟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 mol)。
8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
表1 % 氟的质量分数 40.0~60.0 允许差 0.60
9 质量保证与控制
应用国家级标准样品或行业级标准样品,每六个月校核一次本方法的有效性。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