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价值的定义与内涵
(一)个人价值的定义
义一:个人价值所指的是个人或者是社会在生产与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其是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
义二:与个体价值相对应的,则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个人价值主要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主体含义。主体为个人发展的价值与主体为社会发展的价值。
(二)个人价值的内涵 1价值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价值一词的解释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指的是积极作用与重要用途。这是在马克思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的价值概念与内涵。价值实则是抽象掉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人类脑力与体系的生产性支出。在实际生活中,价值的含义具体体现在功用与效应两个方面。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一个事物有价值,所指的是自身所具备的功能或者是效用,例如这个事物或者是这个观点很有价值。通常所提到的价值,通常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如果没有体系就难以成为科学,如果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代表个人主观的特殊心理,其内容必定是偶然性的。哲学中的价值概念与其他领域的价值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起源上也不同于其他领域中的哲学。经济学中的价值代表的是劳动的产物,而哲学中的价值则是更加趋向于未来,具备实现各种目的之意,所以与现实相差甚远。价值不只与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理想息息相关,同时也涉及到价值所存在的基本属性、不同形态,涉及到价值范畴的所有方面。这体现出,哲学方面的价值和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区别,在价值概念上更为抽象。
个人价值观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客观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三个方面:
首先是客观主义价值观。客观主义价值观是从事自身性质出发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将事物价值视为客观的、绝对性。价值是通过内在与外在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东西是否具备价值,其价值达到何种程度,是与事物固有的本性息息相关的。另外,价值是存在于情感之外的。
其次是主观主义价值观。主观主义价值观中指出,对事物价值进行评价时要结合事物自身的价值,从自身的需求与目的出发,所以事物的价值是相对的、主观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价值是个体根据自身的需求所创造出来的。主观主义价值观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认为价值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另外,“价值”的概念普遍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们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
2.高等教育个人价值的内涵
高等教育个人价值就是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人价值主体的存在与发展所呈现的意义。从高等教育个人价值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高等教育理性的个人价值和工具的个人价值。高等教育理性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高等教育对于个体身心综合素质发展的意义,这种发展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了外在目的的追求。如人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知识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和美感,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个人成长所必须的,具有个人内在的意义,这种价值主要在于个性的完善和自我发展。高等教育工具性的个人价值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意义。它不着眼于个人身体发展本身,而是着眼于通过身心发展,通过智慧技能的提高实现人的外在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