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反思
佛山市顺德区南沙小学 杨玉莉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是在原来一二年级的基础上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目标要求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个小正方体组合),探索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策略和方法,并能发现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在原基础3个正方体的基础上加多一个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第二个活动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用4个正方体,验证如何搭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如图所示。
总的来说,闪光之处:
1、复习引入,层层递进,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2、操作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来练习发指令搭立体图形,使学生在动口动手搭的过程中,体会正方体间的位置关系,锻炼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课堂组织。因为是一堂活动操作课,所以我始终注意有效组织课堂,通过导学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究讲题等方式营造一个有序的课堂。
4.每个环节清楚有序,层层递进,目的清楚。
5.倾听回答,关注评价。注重倾听孩子的回答,并给与恰当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对学习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恰到好处的运用课件,方便学生理解,特别是在“面由体上来”时,动画演示,一目了然。
7.课堂小结,自我评价,谈感受。使学生经历从学生到老师的换位思考,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长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
有待改进之处:
因为这次动手操作课,所以在操作活动中,有个别学困生在拼搭方面存在困难,但因为时间原因,在上课中,我并没有给予详细的指导,这是以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