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如图一束光从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
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透过玻璃砖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24.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
做出了相应的s-t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内_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
25. 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
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
第5页,共22页
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______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ml。
3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g/cm。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 26.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应选用______(选填“玻璃板”、“平面镜”)。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不点燃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的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5)如果小方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实验中得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______。
第6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湖光映彩霞”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A说法正确。
B、“潭精疑水浅”是由于由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所以B说法正确。
C、“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所以C说法正确。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通过诗句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平时要注意区分。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2.【答案】C
【解析】
解: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了。水直接从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属于升华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不符合题意;
C、由生活经验可知,用酒精擦皮肤后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并从皮肤上吸收热量,从而使皮肤温度降低的缘故。故符合题意;
第7页,共22页
D、由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药瓶的时候会闻到了药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要弄清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要分清是从哪种状态转化成哪种状态。
学生对此类填写物态变化题目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分清物质的前后状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乱填,就很容易出错。 3.【答案】B
【解析】
解:A、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故选:B。
(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2)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 (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4.【答案】D
【解析】
第8页,共2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