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但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答案】解:(1)根据图示可知,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时,频闪3次,故小
3=0.06s; 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为t=0.02s×
(2)由于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示可知,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距离s=8.00cm-3.00cm=5.00cm=0.05m, 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v==≈0.83m/s。
答:(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0.06s;
(2)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由于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是0.83m/s。 【解析】
(1)已知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根据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频闪的次数即可求出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
(2)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进行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进行变速运动。
(3)从图中读出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距离,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能从图中读出频闪的次数和通过的距离。 20.【答案】解:
(1)空心部分有体积无质量,故实心部分的质量为:m1=3.6kg,
15cm×10cm=3000cm3=3×10-3m3, 该砖块的总体积V=20cm×
∵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
3×10-3m3=1.8×10-3m3, ∴实心部分的体积为:V1=60%?V=60%×材料的密度ρ===2×103kg/m3。
3
3
10kg/m。 答: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2×
103kg/m3×3×10-3m3=6kg, (2)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为:m=ρV=2×
可节省的材料为:m2=m-m1=6kg-3.6kg=2.4kg。
第17页,共22页
答: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2.4kg。 【解析】
(1)首先要明确空心部分有体积无质量,由空心砖的规格计算出其总体积,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由此可以计算出实心部分的体积,知道质量,可利用公式ρ=计算其密度。
(2)已求出实心砖的总体积和密度,可利用公式m=ρV计算出总质量,知道空心砖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节省材料的质量。
本题考查空心物体密度的计算,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答案】解:图中已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21.
-60°=30°则入射角等于9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
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
在做光路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实际光线画实线并且有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法线和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
22.【答案】解:先作出发光点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
OS为反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
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水中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OB,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辅助线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
第18页,共22页
本题首要的问题是确定反射点的位置,可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点与发光点关于水面对称,找到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
找到反射点后,补出入射光线,根据光线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①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③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3.【答案】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作出法线。如图所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第19页,共22页
24.【答案】静止 乙 3 甲或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解:
(1)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的纵坐标是不变的,即路程不变,故此过程中丙车处于静止状态。
(2)观察甲、乙、丙三图可知,甲车前5秒运动了10m,乙车前5秒运动了15m,丙车前5秒运动了10m,故乙车运动最快,其速度是v丙===3m/s。
(3)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是相等的,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1)静止;(2)乙;3;(3)甲或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路程-时间图象的观察主要要抓住横、纵轴的物理含义:路程-时间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斜率表示速度。从图中获取时间和路程,再来判断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信息获取能力,用图象来研究物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平时学习时不要对图象掉以轻心。
25.【答案】81.8 46 1.1 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
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 【解析】
解:(1)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天平的读数为50g+20g+10g+1.8g=81.8g;
3
(2)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量筒的读数为46mL=46cm;
(3)石油的质量m=81.8g-31.2g=50.6g 则石油的密度为ρ===1.1g/cm3
(4)将烧杯内的石油倒入量筒中时,不能倒干净,所以测量的石油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则所测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81.8;(2)46;(3)1.1;(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
(1)天平的读数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第20页,共2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