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
B.经黑暗处理后叶肉细胞内淀粉等被输出消耗,此时叶绿体内不含糖类 C.叶绿体中含有RNA聚合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叶绿体产生02和线粒体产生H20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2.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B.Na和水分子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
C.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这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4.NO是一种神经递质,是迄今在体内发现的第一个气体性细胞内及细胞间信使分子,下表列举了NO与其它神经递质的区别:
合成 储存 释放 失活 受体 作用范围 NO 酶促合成 无囊泡 弥散 半衰期短,自行失活 无受体,直接作用于靶酶 不局限于突触部位 双向传递: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方式 作用于突触后膜,或自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
+
+
+
其它神经递质 酶促合成 囊泡储存 囊泡释放 酶解或重新摄取 激素受体作用于离子通道或第二信使 主要是突触部位 单向传递: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以下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均储存在囊泡 ②均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 ③发挥作用后会失活或重新摄取 ④均通过受体发挥作用 ⑤在突触位置传递均具有单向性 ⑥均属于信息分子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5.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
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注: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 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6.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杂合子,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如果花粉所
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A.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S基因的种类多,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C.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基因型比值为S1S3:S2S3:S1S2=1:1:1 D.花粉不能伸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中无法合成蛋白质
7.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有关环境、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B.垃圾焚烧法已成为许多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或供热,能较充分地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
C.珍惜地球资源,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D.将工厂的烟囱造高,可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并可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8.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它是某些药物生产的中间体,下列有关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6H6O6
B.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最多生成3molH2
D.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密闭容器中盛有0.2molSO2和0.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0.2 NA B.一定条件下, 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 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25℃时,1.0L 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0.1mol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3NA 10.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实验内容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B 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向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0.1mol/LNaClC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入0.1mol/L 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D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酸性溶液中加入Mg(OH)2,加热并搅拌,过滤。 比较AgCl与AgI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除去MgCl2酸性溶液含有的少量FeCl3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SO32 -11.已知反应:①SeO2+4KI+4HNO3 =Se+2I2+4KNO3+2H2O; ②Se+2H2SO4(浓)=2SO2↑+SeO2+2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 B.反应②中浓H2SO4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中每有1.0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4NA
D.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 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B.图乙表示向氨水中加水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情况,且溶液c(OH—)大小:a
C(g)的△H >O,且 a=2
D.图丁表示向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CH3COONa固体后,溶液pH的变化情况 13.下列有关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 )
A.由H+(aq)+OH-(aq)=H20(1) △H=-57.3 kJ·mol-1,可知含1 mo1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
B.由C(石墨)=C(金刚石) △H=+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由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可知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92.4 kJ
D.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故对反应C(s)+H2O(g)
若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水蒸气,则ΔH增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卡儿认为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B.卡文迪许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C.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安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5.如图所示,轻杆AB长5L,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A和B(可视为质点),两小球质量关系为
CO(g)+H2(g)ΔH>0,
mA?2mB?2m,轻杆可绕距B端L处的O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自由转动。轻杆由水平位置从静
止开始转到竖直方向,则在这个运动过程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