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鸿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教学文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 21:0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好资料

ΔQQ10%

ed=-=-=1.6

ΔPΔPP4

由上式解得ΔP=-0.25。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0.25,售价为P=3.75时,销售量将会增加10%。

9. 假定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如下:

(1)当话剧门票价格为120元时,小李打算买两张话剧门票。但事实上话剧门票价格 上涨为180

元,于是小李决定放弃看话剧。求小李关于话剧门票需求的价格弹性。

(2)小李在某公司上班,公司附近只有一家可供用餐的快餐店。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为 8元时,小李

每天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上涨为12元时,他仍然每天 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求小李关于快餐需求的价格弹性。

(3)对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而言,为什么 (1)和 (2)结果相差甚远?

解答:(1)由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定义,得ed=-

?Qp1?p20?2120?180·= -=5 ?PQ1?Q2180?1202?0(2) 小李在该快餐店用餐量基本不受每份套餐的价格影响,可得?Q=0,由需求的价格弧

弹性的定义,得ed=-

?Qp1?p2·=0 ?PQ1?Q2(3) 看话剧对于小李而言,对生活影响不大,非生活必需品,故价格对需求影响比较大,需求价格弹性为5。而在公司附近只有一家可供用餐的快餐店用餐,需求价格弹性接近于零的原因是每天吃一顿午餐为生活需要,另外附近只有一家可供用餐的快餐店,没有替代品可供选择。故对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而言, 需求价格弹性相差甚远。

三、论述题

1.利用图阐释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 说明。

解答: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厂商的销售量等 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d。由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此出发,我们便可分析在不 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进而谈论相应的销售收入的 变化。下面利用图2—7给予简要说明。

图2—7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在图2—5 (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 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 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 的面 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相当于矩形OP2BQ2 的面积,且TR1<TR2。也 就是说,对于富2·Q2,

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相类似地,在图2—5 (b)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 性的,即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 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 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降价前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即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 的面积), 即TR1>TR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 关系。

在图2—5 (c)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 (按中点公式计 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1=TR2,它们分别相当于 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 (即矩形OP1AQ1 和矩形OP2BQ2 的面积相等)。这就是说,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利用图2—8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解答:(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学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个体经 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也可以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 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 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

图2—3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 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资源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 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 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8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 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 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衡价格的决定及 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8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 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 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 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 (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 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 “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 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 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 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 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又讨论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大。”

更多精品文档

高鸿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教学文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q4bn9n0j99jajr88ky455t2h95x5500wc7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