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作者:姚志玲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7期
摘 要: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提问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实施语言活动,以及观察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活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提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
例如,在语言活动《伞的选美会》中,为了让幼儿知道伞打开到不同程度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我用很直白的方式问幼儿:“伞和蘑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他们上面都是圆圆的!”“他们都有一个柄!”始终没遇一个幼儿回答到我需要的答案,我重新提问了:“伞在什么情况下像蘑菇啊?”这时幼儿才恍然大悟:“当伞打开时候和蘑菇很像”,边说边演示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积极踊跃,但并非教师所期望的答案。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地考虑和思索或没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尴尬,不得已用“长大就知道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不满足之感,调动不了积极性。幼儿希望的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只局限于提问这种方式,而忽视对问题的有效回答,这种提问没有实质性意义。
如果教师总以上述方式提问,幼儿的认知动机将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这样不仅造成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原本应让幼儿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交往能力的语言活动,却让幼儿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与语言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讨的。 二、如何促进语言活动中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