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各职能部门、车间目标指标汇总后,与公司总目标指标进行对比,确认公司总目标完成情 况。 检查过程中发现管理方案不能满足质量、环境目标的适宜性,或无法按期完成时,行政部应 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 行政部每年12月底以前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书面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提出下 一年度目标指标的修订意见。 体系运行控制的监测 环境绩效监测 应按下表所列项目、频率和方法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监测: 序号 监测项目 1 厂界噪音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1次/年 分贝表 COD、BOD52 生活污水 1次/年 测定仪或控制排放 3 废弃物 1次/季度 统计 巡视 监测单位 检测站 监测记录 监测记录 指导文件 厂界噪音标准 环境检测站或污水污染排放自测 监控记录 废物处置统计表 检查记录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行政部 行政部 《废弃物管理规则》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则》 4 生产现场火灾 按季节 5 办公大楼火灾 按季节 巡视 行政部 检查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 能源 1次/项目 统计 财务部 能源消耗统计表 《能源管理规则》 环境运行控制情况的监控 各部门、车间应对本部门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确保部门体系运行符合有关程序文件和作 业指导书要求。行政部应定期对各部门、车间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记录应填入《环境 专项检查记录》中。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监测 行政部应每半年组织公司各部门对有关环境管理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的情况进行 评价,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 评价应具体到某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到公司环境因素的,以及应用的有效性。若发现不符合,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相关文件: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相关记录: 《环境专项检查记录》 《危险废物台帐明细表》 《能源消耗统计表》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表》 8. 合规性评价 公司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规则》,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 合规性评价应包括遵循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情况。为此,可以把它与遵循法律、法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分别进行。 合规性评价应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最好能够涉及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章节和条款,评价结果应说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前执行的现状和符合性。该项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保存对上述评价结果的记录。 本过程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实施。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目的 定期评价公司环境影响与重要环境因素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以履行合规性承诺并改进公司环境绩效。 范围 公司在环境方针、目标、环境影响与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管理方案、相关程序文件及体系运行中所承诺应遵守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责 行政部 1. 负责联系法定监测部门,对公司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与测量;负责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归 口管理和登记工作。 2. 负责统计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归口管理工作。 3. 负责对重大消防安全绩效监测和测量。 4. 负责组织检查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绩效、运行控制、安全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 5. 负责对配合相关法定计量部门对公司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或送校。 品质部 负责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其遵循情况指标符合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对不符合实施纠正措施。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品质部。 程序 合规性评价内容 公司在环境方针、目标中的承诺。 具体环境因素对应法规条款及环境标准值。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法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及运行合规性评承诺。 为组织、代表组织、与重要因素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法规状况。 合规性评价办法 合规性评价办法可采用如下办法: a.审核; b.对项目和工作的评审; c.常规抽样分析或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审核即通过公司组织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进行。 工作评审即由行政部组成评审组对车间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与重要环境因素所涉及的法律法 规和其他要求遵守状况进行评审,当发现不合规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按有关规定予以改进。 监测测量由行政部或委托国家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测量,保存环境监测报告,按照相应环 境指标进行改进。 合规性评价频次:行政部每季度应对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状况进行评审,书面报告总经 理进行分析、确认并采取措施以改进环境绩效。 当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也应进行评审。 合规性评价记录由行政部保存。 相关记录: 《合规性评价检查表》 9. 管理方案 行政部应制订、保持环境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环境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其措施。主要包括: a.依据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b.具体方案或技术措施; c.执行部门与负责人的职责; d.完成的时间、进度等; e.经费预算; f.环境管理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宜性。 公司应定期评审环境管理方案。在环境职目标和指标发生变化或制定的措施不适应新的环境因素出现 等情况需更改管理方案时,由相关单位及时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本过程由品质部负责组织实施。 10. 环境不符合控制 不符合主要指环境管理体系在监视和测量过程中或内部审核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按不合格性质可分为: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轻微不合格三级。 出现下列情况应判严重不合格项: a.管理体系与约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严重不符; b.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有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c.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d.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项(包括顾客或相关方重大投诉、重大环境污染、火灾事故等); e.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合格项; f.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 出现下列情况应判一般不合格项: a.不是偶然的,明显不符合文件要求的不合格项; b.直接影响环境绩效的不符合。如几台监测设备超过校准周期,未按规定进行校准; c.造成环境管理活动失效的不合格项。 轻微不合格项是指孤立的、偶发性的、并对环境无直接影响的问题。 轻微不合格项发生后,可以不开不合格报告,由不合格发生岗位人员立即进行纠正。 一般不合格项发生后,应开具不合格报告,由不合格发生部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并验证(内审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由 内审员审批并验证),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后,应将有关材料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严重不合格应开具不合格报告,由不合格发生部门负责人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 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由品质部负责人审批并验证(内审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由内审员审批并验证); 顾客或相关方重大投诉、重大环境污染、火灾事故应由行政部组织调查,分析原因,处理措施由管理 者代表审批并验证。 六、品质部 1.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下述文件和资料均应纳入控制范围: a) b) c) d) e) 管理手册和相关的体系文件、管理规范、业务规则、运营规则等; 作业与控制中使用的国内外标准、规范和行业标准等;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范等; 与质量/环境相关的公文; 质量计划。 文件和资料应进行审批并控制,其审批权限和控制职责如下表: 文件种类 管理手册和管理规范 生产计划 图样、工艺技术文件、检验规范 外来标准、规范 公文 文件的控制的效果应确保: a) 文件和资料发布前应得到审批,审批责权按上表中规定进行,审批人应保证文件的正确性、适用 性; b) c) 所有文件在三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复审,确保文件的适宜性; 在实施重要活动的场所,都应配放并存有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其更改和现行状态应在文件上标 明; d) 从所有文件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出作废文件。当撤出作废文件有困难时,控制责任部门应编制有效 文件清单并下发至使用场所; e) f) g) 文件的更改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与控制; 对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在文件封面上作出明显标识;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组织编制 品质部 生管部 技术部 品质部 行政部 审查 管理者代表 主管副总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批准 总经理 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 发放 品质部 生管部 品质部 行政部 控制 品质部 生管部 品质部 行政部 控制程序 文件和资料的审批与编制 a) b) 文件的审批、分发与控制按上表之要求进行。 管理手册和质量计划的内容应满足ISO9001:2008/ ISO14001:2004标准要求并与本公司有关质 量/环境活动的实际运作过程相吻合。 c) d) 外来质量/环境/管理标准法规的审批以对有效文件清单进行审批的方式进行。 外来图纸的审批以盖受控章进行审批的方式进行。不适用的要求应向顾客提出,由顾客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