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3.2班级建设缺乏个性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很多小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一方面是由于班主任与小学生创新意识欠缺,活动方式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理者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大多数都集中在文体活动中,如千篇一律的红花评比,歌咏比赛等。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小学的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形成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
3.3班级活动流于形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活动流于形式化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因为是:一是很多班主任认为教师工作量繁重,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更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班主任对于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不予以重视,仅仅为了应付检查而递交活动方案;三是有些班主任对于课余活动采取松散管理,活动内容陈旧,不足以唤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四是有些班主任虽有好的活动方案,但是由于时间、活动费用等因素,最终导致没有在班级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协作性活动机会。3.4班级管理忽视民主性
班级的民主管理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班级成员协力共同搞好班级建设,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上忽视了班级成员的民主性,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体制造成。一成不变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使得小学生容易对集体活动产生叛逆心理。片面的追求考试成绩,把所有奖惩制度的设置都建立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设立各种奖项,这种做法起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用分数说话的功利性心理导致成绩一直较为落后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也不愿意参与到评比活动当中。此外,班主任教师对于个别优秀学生的宠爱往往会导致班级制度建设中的显失公平现象,阻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化发展。此外,影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民主性的又一原因为:班主任教师对于个别优秀学生的“过分宠爱”,这种“宠爱”往往会导致班级制度建设中的显失公平现象。很多教师都在无形中对某几位优秀的学生特殊的关爱,比如他们做错了事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不批评,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时总是认可和肯定几个人的说法等。时间长了一些小团体的决定就会代替班级民主表决,致使其他同学在班级决策时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阻碍
- 5 -
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化发展。
4.解决当前班级文化建设所存问题的相关建议
4.1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让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针对性
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维护。班主任要对班级文化意义的正确解读,不能有歧义,只有认识明确才能实施目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显现出本班的亮点。因此,要让班级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班主任首先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4.1.1班主任要正确解读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主任要从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解读班级文化。班主任要清楚的意识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时,身心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小学中培养的,所以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身心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班主任要了解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促进作用。班主任要知道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结交朋友,在各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还能把本班级优秀的班级文化传递给其他班级泛化到学校进而形成学校文化。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进行有效的引导。班主任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不把学习成绩设定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小学生刚年龄小,他们各方面潜能还没有都展现出来,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理和生理的慢慢成熟,等到一定时段才会看出各自的优势。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学生的优点把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界定为为了每个学生能全面、均衡的发展。 4.1.2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特点设计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班主任必须明确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来制定目标,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教师要营造文化氛围就可以采用贴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建立借阅管理制度等方式实行。小学的六年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设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确定目标之前,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设置、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关键是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并能体现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风貌且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目标。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稚嫩阶段,喜欢充满童趣的卡通环境,多数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律能力差,喜欢参与
- 6 -
集体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他们刚刚有班级的概念,完全没有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概念。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充满童真的学习环境,开展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班级活动,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待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制定好目标。
4.2营造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发展空间
优雅的班级环境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教师得重视教室的布置,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布置教室既要考虑到趣味性,又要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进行设计,符合低年段到高年段学生年龄的变化继而布置相应的班级环境。第二,教室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自主性与全员参与性。教室是班级全体成员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己的天地。第三,布置教室还要考虑到经济性。布置教室的目的是为了为学生提供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由于教室内的各种装饰和设施需要经常更换,而资金有限,因此布置教室的材料可以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4.2.1精心打造,丰富教室布置的内容
认真完成对班级教室的布置,让小小的一块墙壁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片天,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论是墙上的标语还是宣传画,都要经过师生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学生在这个自己创造的小天地里产生了家的感觉,对于学习肯定有帮助。教室的四角是班级活动的一部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可以根据年段的高低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发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打造实用、美观的班级角落文化,为班级的日常生活服务。比如“图书角、卫生角、英语角、新闻角”等。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示,必将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贴在墙上,心情会舒畅,能全身心地学习,学习成绩较之前也会提高很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自然而然班级的凝聚力也就提升了,这样就形成良好的班风,。
4.2.2细心呵护,规范教室环境的管理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复杂的,在班级环境管理既要考虑到文化氛围的创设更要考虑到物质环境的管理。只有兼备物质环境与管理体制,才能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小学生对于班级设施管理工作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针对班级
- 7 -
的墙上文化、班级的四角文化等,设定一些职位。以班级的图书角管理为例,“图书角”设立在班级后面的书架上,每个学期选一名图书管理员,开学初在换了新书后要对书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该书的内容范畴、捐赠人等都要注明。在图书角的使用期间,图书管理员更要发挥作用,及时登记借阅书籍的题目、借书者、借书日期和归还日期等。还要定期根据“图书角”上的书籍,举办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坚持下去班级就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类似于图书管理员,还可设立了卫生管理员、生物管理员等。
4.3创设丰富的班级活动,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新颖,富有童趣。如开展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开展的活动能够应让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4.3.1创设有情趣的晨会活动
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选择新颖有趣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妙趣横生的晨会活动。例如中年级学生要求晨会活动开展新闻时事介绍会,每天安排两人进行,轮流着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既丰富知识也能从小培养关注时事的习惯。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让学生通过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等收集新闻议事借助晨会的平台,以学生喜欢的“新闻袋袋裤”的形式来向全班同学介绍最近的重大新闻,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下去晨会的内容丰富,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从小习惯培养让学生养成一个关注新闻的好习惯,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化素养。 4.3.2创设有特色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活动形式。班主任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开展队会活动,每个月可都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主题班会,围绕一定的事情开展班会。例如开展关于“母爱”的活动
4.4构建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提供学生自由的生活空间
完善的制度对于班集体建设有重要影响,但要注意公平公正。具体可从以下几方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