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热风枪常用于工程装修、服装制造等行业.工作时,利用其吹出的热风使材料熔化或软化,从而达到去除旧漆膜、弯曲塑料管.换装瓷砖等目的,图甲是某型号热风枪的简化电路图,其中电热丝R1的最大功率为2000W,R2、R3可分别调节温度和风量,不计温度对R1阻值的影响,请解答:
(1)图乙中的P、Q处为该型号热风枪的电热丝和电动机预留安装位置,应将电动机安装在 处,否则 (说出一点即可). (2)当R2接入电路电阻为30.8Ω时,R1上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3)已知R1达到最大功率时,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温度升高了400℃,若将R1的功率调为1500W,则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温度升高了多少?设热效率相同、相同时间内吹出的空气质量相同.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 B.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 C.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 D.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
【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作出合理的估计,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5kg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在1.60m~1.80m左右,王明的身高约1.65m,故B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2.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熔化成为水,此选项正确;
B、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此选项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 ) A.小孔成像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 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碎纸屑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 B.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碎纸屑说明它们带异种电荷
C.用试电笔测试插座插孔时氖管发光说明该插孔接通了火线 D.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短路了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测电笔的使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测电笔的作用就是辨别火线和零线,氖管能够发光的是火线;
(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解:AB、用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纸屑,发现塑料尺吸引碎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AB错误;
C、能够使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故C正确;
D、空气开关跳闸是由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D错误. 故选C.
5.图甲为某可调节亮度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是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位器与灯泡并联
B.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的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变阻器;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电位器的实质是滑动变阻器; (2)串联在电路中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3)若将图乙中a、c接入则接入了全部电阻片,不能改变电阻大小,接线时a、c只能选择其一接入电路. 【解答】解:
A、电位器串联在电路中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所以图中电位器应与灯泡串联,故A错误;
B、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故B正确;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电位器的全部电阻丝都接入电路,不能改变电路的电流,所以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故C错误;
D、若只将b、c接入电路,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灯泡变亮,故D错误; 故选B.
6.自由式滑雪世界杯男子U型池总决赛于2016年3月11日在法国蒂涅举行,参赛选手
手持雪杖.脚蹬滑雪板在U型池内来回滑动,翻飞(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手借助雪仗加速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选手脚蹬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其对池面的压力
C.选手飞离U型池后能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上的力 D.选手飞离U型池后向上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力的作用效果;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
【解答】解:A、选手借助雪仗加速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选手脚蹬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选手飞离U型池后能向上运动,是因为选手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故C错误;
D、选手飞离U型池后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选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