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枣核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19:53: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六、《枣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称呼:旧时同窗、友人、美籍华人 都是同一人

《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的第一课。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伟大民族。朴实的叙事、真诚的独白、精巧的构思、简洁质朴富含抒情色彩的语言,使这篇叙事散文美不胜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游子的思乡情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组图片

2、简介作者 (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介绍)

萧乾,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萧乾在1979年8月时,曾应邀赴美国参加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并写成系列随笔《美国点滴》。】这部作品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枣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3、学习目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品味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 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整体感知

其实,爱国,不一定非要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些细微的小事情同样也能反映出爱国之情。本文就是用几颗小小的枣核来寄托浓浓的思乡爱国深情。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然后思考这两个问题: ——(先读起来吧)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进行简要概括。

2.我们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枣核》,那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句子。 参考1:

课文写的是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越到晚年思乡越切,以试种枣树来寄托自己思乡之情的故事。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或: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想在花园试种的事。 参考2:

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话枣核。 三、过渡

1、几颗小小的枣核,牵动了游子浓浓的情思。那这位旧时同窗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花园中试种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思念祖国。(说得非常好)

2、那么我们可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老人思念家乡了呢,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7—10小节,找关键词、句。) 明确:(可读原句,也可自己概括。)看到再作补充评价。 ︴栽杨柳、养睡莲 + 堆假山,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道出了游子最为真实的心境。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想”字,

直接倾诉内心思乡之情。

︴常常和老伴追忆北海泛舟的日子。【月夜追忆】

四、探究深入

那么,主题既然是表现这位旧时同窗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那为什么不直接以“爱国情深”或“难忘祖国”为题,却偏偏以“枣核”为题,这“枣核”究竟有什么作用?

1、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枣核”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会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这种写法就叫以小见大。所谓“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枣核虽小,而且就几颗,但却寄托了一远离故土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深情,凝聚着海外游子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之心。

3、师:三个同学表述得都很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三处与枣核相关的事在行文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第1节托我带几颗生枣核,设置了悬念。师:对!从什么句子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呢? 生:从“可是用途却很蹊跷”可以看出来。

师:这就更完整了。(板书:用途蹊跷 设置悬念)第二处呢? 生:我认为第二处也是设置悬念。 师:如何解释呢?

生:因为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还有“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师:对!看来这是进一步加深悬念,使悬念更吸引读者。(板书:如获至宝加深悬念)第三处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认为第三处解开了悬念。这位同窗向作者倾诉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种枣树又是因为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以解乡思之情,获得心灵的慰藉。(板书:寻求慰藉 解开悬念)

2、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意思呢?文中有没有原句告诉我们,一起读——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解说:也就是说,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中华故土的依恋。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这句话从个人推及整个中华民族,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更深化了主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走近萧乾,走近《枣核》,我们被深深感动着。虽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几粒小小的枣核,但它们却承载着华夏儿女拳拳的爱国心、浓浓的思乡情,枣核里跳动的是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下面让我们齐唱《我的中国心》来结束这一课。

搜索更多关于: 枣核教学设计 的文档
枣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67j92tuy86wqu5roq73pebe0io3700lm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