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3:57: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裕华路小学 学生人数:52 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两课时(90分钟) 科目:语文 教学日期:20XX年3月29日第五六班级:四年级三班 节 教学课题与内容:第四单元写作练习 教科书:语文(四下)人教版 《我的动物朋友》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1. 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 已学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 具备初步写作水平,并在一周前试写了这篇作文。 教 学 程 序 一.文题101.打开课前制作的动物导入 分图片幻灯片,提起学生钟 讨论兴趣,并联想到自己或喜爱、或见过、或饲养的动物。2.幻灯片显示习作文题《我的动物朋友》3.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在家里带来的动物照片。 5以学过的老舍先生写的 分《我家的猫》为例,引 钟 导大家思考应从哪些方 面描写动物,根据大家 发言,适当作出补充。 二.习文15经课前整理,将部分班指导 分里同学习文中的好句好钟 段进行展示,并让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最后有教师进行点评。 15以文为例,讲解如何适分当运用比喻、拟人、排钟 比等修辞手法润色句子,丰满文章。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并能把内容比较清楚、比较具体的进行书面表达。2.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3.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4.学会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润色句子,丰满文章。 时 教学活动 资源 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间 自由发言,展示自己所带照片,描述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并讲讲与它之间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动物照片 回顾课文《我家的猫》,思考并 发言,从哪些方面描写动物。 观看习文展示并思考其精彩之学生处,学会借鉴与模仿。 习文与多媒体课件 观看习文展示并思考其精彩之多媒处,学会借鉴与模仿。 体课件 20分钟 三.总结15 与练习 分钟 通过课件显示的作文提示,让同学们根据教师指导修改上周习作。 让同学们同桌互相调换修改后的习文,参考教师给出的互评点拨与评语提示,赏析对方作文,并下评语。 10让同学们谈谈修改习文分与赏析他文的感受,学钟 会借鉴,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教师讲解与课件提示修改习作。 根据教师指导,找出同桌作文的多媒优缺点,并下评语。 体课件 对修改习文与赏析他文的活动 自由发言,谈谈体会与收获。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

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

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TOP

【作文要求】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通过你的习作,要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习作指导】

同学们,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

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画家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作家的

笔去描绘美。

1、像画家一样细细观察发现美: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可为什么许多同学还写不出好文章呢?其实,我们还没有学会观察,只会“走马观花”。试想:一个人坐在跑得很快的马背上,能看得清路旁的花吗?只有下马仔细看,才能辨认花的种类,观赏花的颜色形状,闻闻花的香味,想想花的用途……总之,当你选好景物后,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看得仔细,问得清楚,想得全面,这才叫观察。我们不能老等老师出了作文题以后才去观察,平时就要养成自觉观察与积累的习惯。记住: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

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2、像作家一样具体描写展示美:

⑴ 抓住特点话神奇:

同学们,自然界的景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向读者描绘一幅独具特色的画面。同学们写景时最容易犯“千人一景”、“面面俱到” 的毛病。因此,我们在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时,要善于写出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验;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妙之处,抓住

重点写具体。

⑵ 动静结合话神奇:

要把景物写得情趣盎然,就必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既要刻画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又要捕捉景物的动态与变化。瞧,《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就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

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国风光。

⑶ 点面结合话神奇:

写景作文要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景物既要有全面的概括介绍,又要有细致入微的刻画。《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既写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又特写了一只画眉鸟,

使我们不仅感受到这里的鸟儿多,而且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⑷ 展开想象话神奇:

要把一处景物写活,必须展开想象,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看到“蝴蝶在飞”,就想象到“蝴蝶在翩翩起舞”。看这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

声势。

⑸ 情景交融话神奇:

美丽奇妙的风景使我们心旷神怡,即所谓“触景生情”。边观察边与自然对话:你对景物会说些什么,景物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写法上,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可以先写

景,后抒情。而只写景不抒情,作文就像白开水。

同学们,孙悟空的法宝是“金箍棒”,哪吒的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作文

的“法宝”在书本上,在生活中,只有勤动笔的孩子才能拿到它。

TOP 2010-09-11 20:33 |只看楼主 3# 字体大小: t T

我愿写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请围绕自己游览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旅游景点,也可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按怎样的顺序去写,希望通过你的

习作,读者能想象出画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

■我能写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寻找,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固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就让我们用笔来交流一下各自观察过或了解到的自然景观。动笔之前,我

们先来欣赏一篇佳作。★经典发现

雁荡山观瀑

管文茜

“五一”劳动节,妈妈带我去雁荡山旅游。

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东北部的乐清境内,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我听了介绍,就更想赶快

去雁荡山观赏一番了。

雁荡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悬崖叠嶂而称胜。我尤其喜欢这里的瀑布。 我们首先欣赏小龙湫,听说“湫”就是龙的口水。大家随着导游来到了小龙湫,远远地,我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抬头看到一条窄窄的“白绸带”悬挂在高山上。走近一瞧,令人觉得那水不是水,而是一层白雾,徐徐飘下又袅袅升起,给后面的山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白纱。水是那样的晶莹、清澈。小龙湫瀑布就像是从龙嘴里吐出的一股清烟,源源不断地飘向下面

的峡谷。

接下来,我们又游览了三折瀑,它有上折瀑、中折瀑、下折瀑组成。最有名的是中折瀑。我们顺着陡峭的石阶来到中折瀑。中折瀑不像小龙湫那样垂直地顺着山壁悬挂下来,而是从高山上猛冲一阵后散开,如同滴滴雨点从空中溅落下来,像朵朵洁白的梅花开在下面的潭水里。这水蓝得不可思议,好像梦幻中的蓝宝石,让人觉得不是真的。但走近一看,就感到它是那样洁净!这水似乎能洗去人们心头所有的烦恼和痛苦。这样的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 有小龙湫就必有大龙湫。我们随后又观赏了大龙湫瀑布,这个瀑布以高出名,高达140米,与小龙湫相似,也是顺着山壁泻下来的。只是大龙湫比小龙湫更加壮观。水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富有层次感。那不规则的波浪透着美丽。大龙湫瀑布的水量很大,很远就能感到有晶莹

搜索更多关于: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的文档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6vv3b4cn5dq8n1sig30fluh9boav00uk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