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连接OB和AC交于点D,根据菱形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AC的长及∠AOC的度数,然后求出菱形ABCO及扇形AOC的面积,则由扇形AOC的面积减去菱形ABCO的面积可得答案. 【详解】
解:连接OB和AC交于点D,如图,
∵圆的半径为2,∴OB=OA=OC=2,
又∵四边形OABC是菱形,∴OB⊥AC,OD=OB=1, 在Rt△CO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知:CD=
,则AC=2CD=
,
∵sin∠COD= ,∴∠COD=60°,∴∠COA=2∠COD=120°,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及菱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正确分析及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分圆周角在优弧和劣弧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①当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根据圆周角定理,圆周角=
,
, ;
1×76?=38?; 2②当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得此圆周角=180??38?=142?.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3.B. 【解析】
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内接于⊙O,∴∠B=∠ADE=120°.故选B. 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A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设⊙O与BC的切点为M,连接MO并延长MO交AD于点N,利用“AAS”易证△OMG≌△GCD,所以OM=\.又因AB=CD,所以可得BC?AB=2.设AB=a,BC=\⊙O的半径为r,⊙O是Rt△ABC的内切圆可得r=(a+b-c),所以c=a+b-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整理得
2ab-4a-4b+4=0,又因BC?AB=2即b=2+a,代入可得2a(2+a)-4a-4(2+a)+4=0,解得
,所以
在Rt△ONF中,FN=
,解得
CD+DF=
,OF=x,ON=
,所以CD?DF=
,即可得BC+AB=2
+4.再设DF=x,
,由勾股定理可得
,
.综上只有选项A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与三边的关系;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可得出AD=AD??6,再根据Rt?ABD'中, AB=
1AD??3即可得出2. ?AD?B的值.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推知弧DD'所对的圆心角?DAD'=30°【详解】
AD?6,
?AD=AD??6,
Rt?ABD'中,
AB?3,AD??6, ?AB=
1AD??3, 2. ??AD?B=30°又
?DAD?=?AD?B?30?(同角的余角相等),
30??6??. 180?弧DD'的长为: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根据本题题干及题意可知,这是一道考查矩形性质的题,对于初中数学来说,牢牢掌握基础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手段,这样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6.C 【解析】
如图连接OE、OF,
∵CD是⊙O的切线, ∴OE⊥CD, ∴∠OED=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60°, ∴∠A=∠C=60°,AB∥CD,
∵OA=OF,∠AOE=90°, ∴△AOF是等边三角形, ∴∠AOF=60°,
∴∠EOF=∠AOE-∠AOF=90°-60°=30°,
EF的长=
故选C.
30??6=π. 180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记住弧长公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B 【解析】 【分析】
以OM为直径作圆交⊙O于K,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MKO=90°.从而得到KM⊥OK,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
MK=22?42?25.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 8.6或23. 【解析】 【分析】
过B作直径,连接AC交AO于E,如图①,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D=
1×2×3=2,如图②,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