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圆O的半径为R,在Rt△AOE中,AE=OE=R﹣AB=R﹣20, ∵AE2+OE2=OA2, ∴1002+(R﹣20)2=R2, 解得,R=260. 260×2=520(cm). 故答案为:520.
==100,
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 14.
? 6【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可得求阴影部分面积实为求扇形面积,将原图阴影部分面积转化为扇形面积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BO,CO,OA.
由题意得,△OBC,△AOB都是等边三角形, ∴∠AOB=∠OBC=60°, ∴OA∥BC,
∴△OBC的面积=△ABC的面积,
60??1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OBC的面积==.
3606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扇形的面积公式、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得出阴影部分面积=S扇形OBC,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解:(1)直线理由如下: 在又又
.
又
是半径,
直线
是. .
又
,
.
【解析】
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OB的度数,再有OB=OC,即得△BO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OCB的度数,就可得到∠OCD的度数,即可判断结果; (2)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
COD的面积减去扇形OCB的面积即得。 与
,
相切.
.
中,
,,
是正三角形,
, .
.
与
相切.
? 6(2)由(1)得
,
16.(1)△BMN的周长为6,(2)⊙O的半径为1.5. 【解析】 【分析】
(1)由勾股定理可求得是BC,再证得BC为圆的切线,则可求得BC和BD的长,由切线长定理可求得PM=CM、PN=ND,则可求得答案;
(2)连接OD,设半径为r,则AO=4-r,AD=2,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可列方程,
可求得r. 【详解】
(1)在Rt△ABC中,AB=5,AC=4, ∴BC=3, ∵AC⊥BC, ∴BC为⊙O的切线, ∵AB为⊙O的切线, ∴BD=BC=3, ∵MN为⊙O的切线, ∴PM=CM,PN=DN,
∴BM+BN+MN=BM+PM+BN+PN=BM+MC+BN+ND=BC+BD=3+3=6, 即△BMN的周长为6, 故答案为:6; (2)如图,连接OD,
∵AB为⊙O的切线, ∴OD⊥AB,
设半径为r,则AO=AC﹣r=4﹣r,AD=AB﹣BD=5﹣3=2,
222
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r+2=(4﹣r),解得r=1.5,
∴⊙O的半径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切线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是本题的关键 17.解:(1)过作
,
轴于, ,
,
点的坐标为(2)①当
与
.
,
相切时(如图1),切点为,此时,
,
.
②当
与
,
,即与轴相切时(如图2),则切点为,,
过作于,则
,
,
.
交
于,
③当与所在直线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
则,, .
过作轴于,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