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哲学1-5课单项选择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6:2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2.(2013·淮北模拟)“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两为天”与“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23.“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在感觉之外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是一种(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24.(2013·苏州模拟)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理念”的矛盾运动;对所知的历史,马克思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以“阶级斗争”为形式,推动了社会运动。这表明( ) ①黑格尔的观点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

②黑格尔属于唯心主义,所以其观点完全错误 ③二者对社会运动的主体的认识不同

④历史观走向唯心主义,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的古典哲学 C.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26.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7.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看,它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 A.对时代具有批判的功能 B.能够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C.对时代变革起决定作用 D.是时代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29.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历史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1.(2013·唐山模拟)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 )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是永恒的

6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及时掌握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写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材料表明( )

①真正的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影响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④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和概括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据此回答35、36题: 35.基于过去在片面的发展观指导下,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战略思想。这说明( )

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的科学

36.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对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再现 ④是哲学发展的巅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7.(2013·苏州模拟)总结以前的4 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7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38.“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39.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过度地开发,人为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丧失,其中包括一些中国特有物种。这告诉我们( ) A.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B.人们与自然无法和谐相处

C.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们的活动决定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

40.(2013·新乡模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4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2.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43.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一要求体现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44.(2013·东海模拟)胡锦涛同志曾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

8

搜索更多关于: 哲学1-5课单项选择题 的文档
哲学1-5课单项选择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rduz355ll371qz5cnk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