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C.湖光镜月——光的反射 D.人面桃花相映红——光的折射
5.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7.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 A.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A.春天,冰雪消融 C.秋天,薄雾缥缈
B.一定是固态 D.前三者都可能 B.夏天,露水晶莹 D.冬天,瑞雪纷飞
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9.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二、填空题
11.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中的液体;三容器中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________p丙。
12.如图是小明将两纸筒A、B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AB间的距离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14.水由液态变为固体冰的过程叫_____,水的密度为_____kg/m3。
15.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
_____、_____ 和_____ (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16.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_____;信息三_____。
三、计算题
17.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kg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18.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中国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总长55km,设计通行速度为100km/h,客车、货车均可通过,其中货车最高限载标准为49t(车、货总质量)。g取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若汽车以设计通行速度行驶,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 (2)若货车的总重为3.5×105N,能否被允许上桥? 四、实验题
19.小明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颗粒的质量是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明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他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mL。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g /cm 3 。
(4)在步骤C中,没有充分摇动就抹平表面读数,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小明口袋里有一个实心玻璃球,查阅资料得知玻璃的密度不是确定的,一般在
2.5g/cm 3~3g/cm 3之间。他想用本实验的测量器材,测出该玻璃球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玻璃球的质量为12g,再利用水和本实验中使用的量筒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精确的测出玻璃的密度值。
20.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21.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折射角g 6.7° 20° 13.3° 30° 19.6° 40° 25.2° 50° 30.7° 60° 35.1° 70° 38.6° 80° 40.6°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沸点是_____℃。 (3)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声音听起来低呢?小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