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铅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上学期我们学过除法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2、用竖式计算 8÷4= 36÷9=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再汇报。 二、 探究新知、交流共享
1、谈话:开学第一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陪小朋友们学习,你们高兴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一分,可以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得出:10支铅笔,每5支分一份,可以分几份?4支、3支、2支呢? 我们就来分一分。
2、师:10支铅笔,每5支分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支? 没有剩余是什么意思?(正好分完) 列式为:10÷5=2(份)
3、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组合作, 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 。 4、汇报分的结果,并填写下表。
每份分几支 5 分了几份 还剩几支
4 3 2 谈话:观察分法,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5、写算式:
根据每次分的情况写出相应的算式:
提问:10枝铅笔每份分2枝,可以分几份?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份)
10枝铅笔每份分5枝,可以分几份?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份)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谈话:10枝铅笔每份分3枝,可以分几份?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10÷4=2……2读作:10除以4等于2余2 。 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6、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
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7、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2÷4=______(个)
13÷4=______(个)……______(根) 14÷4=______(个)……______(根) 15÷4=______(个)……______(根) 16÷4=______(个) 小棒根数 正方形个数 余下的根数 12 13 14 15 16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8、 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4题。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