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中。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工程位于北京通州区马驹桥镇南地域,东临京津塘公路,北靠南六环路,北侧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范围:环科西一路—环科东一路,全长581米,本工程承包范围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 、中水工程等。 2.2工程简介 2.2.1生活给水系统:
2.2.1.1本标段为环科西一路~环科东一路、干线全长581m,设计给水管线沿景盛南二街道路永久中线南侧12米处铺设,详见给水管线平面设计图2003J104-SSOOGSO117GS。
2.2.1.2干线管道管径为dn400,管道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1.2m~3.5m之间,管道纵断面详见给水管线纵断设计图2003J104-SSOOGSO117GS03;
2.2.1.3管材及接口:本工程工作压力为0.4MPa,试验压力为0.8MPa,管材采用PE塑料给水管,PE100级,公称压力0.8MPa,管径dn400、dn315、dn225和dn160的管道壁厚分别为19.1、15.0、10.8和6.7mmm。管道接口采用热熔对接,部分管件为法兰接口。 2.2.1.4管道附件设置
(1)阀门:管道干线上设置线路阀,用于管网检修,设置原则为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对支线供水的影响,间距通常为500~1000m;
(2)消火栓:为确保园区消防用水,给水管线上按有关规范每隔约120m设消火栓井一个,形成低压消防系统;
(3)排气阀:管道设计相对高点设有双孔口自动进、排气阀;
(4)排泥湿井:桩号1+703处设有排泥蝶阀及阀井、排泥湿井1座,就近接入雨水系统;
(5)管道支礅:管道上设有三通、弯头和管堵处均需设支墩,以防止接口松动脱节。
2.2.1.5管道地基及基础
本段管线为开槽式施工,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小于100kPa,管线开
槽后会同勘察、设计、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槽,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
管道基础为砂石基础,管底垫层不小于150mm的砂垫层,材料为中砂-砂砾;管道基础做法及要求详见《埋地聚乙稀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J362-2004)。
2.2.1.6管道冲洗及消毒
管道试验压力0.8MPa,试压合格后对管道进行清洗消毒。管道试压、冲洗及消毒执行《埋地聚乙稀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J362-2004)。 2.2.2中水系统:
2.2.2.1本标段为环科西一路~环科东一路、干线全长581m,设计给水管线沿景盛南二街道路永久中线南侧9米处铺设,详见给水管线平面设计图2003J104-SSOOZSO117ZS。
2.2.2.2干线管道管径为dn225,支管管径dn160,管道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0.7m~3.5m之间,管道纵断面详见给水管线纵断设计图2003J104-SSOOZSO117ZS03;
2.2.2.3管材及接口:本工程工作压力为0.45MPa,试验压力为0.8MPa,管材采用PE塑料给水管,PE100级,公称压力0.8MPa,管径dn315、dn225和dn160的管道壁厚分别为15.0、10.8和6.7mmm。管道接口采用热熔对接,部分管件为法兰接口。
2.2.2.4管道附件设置
(1)支管接口:管道干线上接支管,作为各相应地块用水的预留口,支管管径为dn160。当支管与其他管线相碰撞时,可在支管上设弯头来调整高程,以免与其他管线相撞;
(2)阀门:管道干线上设置线路阀,用于管网检修,设置原则为发生事故时尽量减少对支线供水的影响,间距通常为500~1000m;
(3)排气阀:管道设计相对高点设有双孔口自动进、排气阀;排气阀用于排除管内积聚的空气,并在管道需要检修、放空时进入空气,保持排水通畅;同时,在产生水锤时可使空气自动进入,避免发生负压;
(4)管道支礅:管道上设有三通、弯头和管堵处均需设支墩,以防止接口松动
脱节。
2.2.2.5管道地基及基础
本段管线为开槽式施工,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小于100kPa,管线开槽后会同勘察、设计、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槽,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
管道基础为砂石基础,管底垫层不小于150mm的砂垫层,材料为中砂-砂砾;管道基础做法及要求详见《埋地聚乙稀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J362-2004)。
2.2.2.6管道冲洗及消毒
管道工作压力为0.45MPa,试验压力0.8MPa,试压合格后对管道进行清洗消毒。
2.2.3排水系统
2.2.3.1本标段为环科西一路~环科东一路、干线全长581m,设计雨水管线沿景盛南二街道路永久中线北侧6米处铺设,污水管线沿景盛南二街道路永久中线南侧6米处铺设,详见给水管线平面设计图2003J104-SSOOPSO117ZPS。 2.2.3.2管道地基及基础
本段管线为开槽式施工,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小于100kPa,管线开槽后会同勘察、设计、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槽,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进行夯实或换填处理。
圆形管道采用人工土弧基础,砂垫层材料为中粗砂;本段管道基础、回填土质量及压实系数要求详见《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 2.2.3.3管材及接口
雨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Ⅱ级),管径≤1000mm采用承插口管,管径>1000mm雨水管采用企口管。
污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Ⅲ级),均采用承插口管。 2.2.3.4检查井设置
雨水检查井按40m左右间距设置,污水检查井按30m左右间距设置,详见雨污水平面设计图2003J104-SS00PS0117PS03。干线检查井井型详见雨水、污水纵断面设计图2003J104-SS00PS0117PS04、05。雨水地块预留检查井井型均为
02S515-33,污水地块预留检查井井型均为02S515-22。
2.2.3.5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施工中注意道路低点必须设雨水口。雨水口管管径为D300mm,采用混凝土满包处理。 2.2.4结构设计标准及荷载取值 (1)设计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 (2)设计荷载
覆土自重:18KN/m3;
活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地面堆载:10kN/m2。两者取大值。 2.2.5道路
2.2.5.1本标段西起环科西一路~环科东一路,长度为581m,两侧红线间30m,设计车速40km/h。道路断面布置为车行道21m,两侧人行道(含树池)各4.5m。 2.2.5.2车行道路拱横坡为两面坡,坡度为1.5%,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号路拱形式。人行道为单面坡,坡度为2%,坡向车行道一侧。
2.2.5.3道路最小设计纵坡为0.33%,最大纵坡为0.52%,最小坡长110m,最小凹曲线
为10000m,最小凸曲线为9000m。
2.2.5.4道路交叉路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型式,进口车道均进行渠化设计,进口道增设转向车道,宽度为3.5m,拓宽车道长度为40m,渐变长度为20m。 2.2.5.5路基工程
(1)地下水:历史最高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下1.0~2.0m,标高约在24.0~25.0m左右。
(2)地质:拟建道路全线表层为人工填筑土层,厚度一般在0.8~2.50m,以素填土为主,路基土的干湿状态变化比较大,拟建道路路基目前主要为干燥~中湿状态,局部为潮湿状态,综合考虑为中湿类型。
(3)路基:施工前进行清表处理,清除杂填土0.4m;土基及铺设管顶以上回填土必须达到土基最低压实度要求,填土时必须分层压实,机动车道范围内,由路床算起80厘米以内压实度达到95%,80厘米以下达到93%,挖方路床30厘米以内达到95%(重型击实标准),以防路基沉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