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怎样对待群众意见 3、 谈“人言可畏” 4、 工作作风工作效率 5、 办事要讲求效率 6、 新的时间观念
7、 工作作风不能被陈旧的观念束缚 8、 艰苦奋斗 9、 要尽快掌握信息 10、 生活要快节奏 11、 提倡高消费
12、 领导者的新素质、新作风
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要选择好最佳立意,要把握住材料的精神实质。老师肯定了最佳立意应是:“办事要讲求效率”,而委婉否定了“艰苦奋斗”、“要尽快掌握信息”、“领导者的新素质”等立意,并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四、 老师分析标题,强调标题要揭示文章中心或阐明的问题,做到新颖简练。如:“时间与效率”、“时间就是效率”、“办事要讲求效率”、“生活要快节奏、工作要高效率”。 五、 老师引导学生评论以下两篇文章: 1、 刘永胜同学的《新观念——时间和效率》; 2、 邓立华同学的《浅谈时间与效率》。
六、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指出
了这两篇文章的优缺点,肯定了这两篇文章是较好的文章。 七、 有一位学生仍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此则材料应从领导者的新素质、新作风方面立意,表现了学生的“求异”精神。 (二) 经验与体会
杨老师从“三个面向”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作文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他的经验与体会是:
一、 改松散拖沓的写作习惯为快节奏的写作训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杨老师的基本做法是“两高一快”:即高速度、高效率、快节奏。所谓高速度,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思想要高度集中,思维要高度活跃,看到作文题立即便能进入思维状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等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开始写作。所谓高效率,就是要求学生一个课时(即45分钟)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上课布置题目,下课一律交卷,不得拖欠。所谓快节奏,就是说作文训练的周期要快,文科班每周三次,理拉班每周两次。学生当堂交卷,老师及时阅完,迅速下发。通过这种快节奏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所教的班级,学生都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二、 改老师指导后再写为学生写后再评
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是:两节课完成一篇作文,第一节课是老师先指导,告诉学生审题立意,并揭示写作提纲,交代写作中的注意之点,然后让学生写。这样做,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使学生作文写不出新意,雷同现象颇为严重。杨老师针对这种现象,毅然采取了先让学生写,然后讲评的方法。这样做,去掉了学生的依赖思想,逼着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因而,往往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绝无雷同现象。 三、 改教师讲评为学生评议。
传统的作文讲评方法是老师先总结本次作文的得失,然后念几篇好的作文就完事。这种做法是作文教学中的“填鸭式”和“满堂灌”,老师费力多,学生收获甚微。杨老师从实践中认识到,这种做法有碍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于是采取了由学生讨论评议的方法进行讲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作文时,老师巡视观察,掌握典型材料 ,学生写完作文后,立即了收卷进行评讲,先让学生讨论审题和立意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写和写什么。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从争论中提高审题材和立意能力,然后再评议具体作文,以提高写作技巧。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发表主见,进行归纳小结。 四、 改精批细改为粗略批阅。
过去语文教师一谈起作文批改就感到头痛,大量的精力花在作文批改上,结果却收效甚微,但是慑于领导的检查,又不得
不这样做。实际上这样做又起了多大的作用?杨老师敢于丢掉思想顾虑,轻装上阵,主动从作文批改中挣脱出来,立足于快速写作训练,面对学生的大量作文,采取整体检查和粗略批阅的方法。老师篇篇过目,不作批改,只勾勒出错别字和病句,评上分数,及时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评自改。这样加速作文的周转,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几点评价
杨初春老师这堂课快速作文教学公开课,我们认为是一堂成功的作文教学改革课。他冲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束缚,努力探索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途径。其特点是: 一、 注意能力培养,采取启发式。
杨老师的作文教学,抓住了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如何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这个问题。把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二、 抓住重点问题,组织讨论。
学生审题立意是一个重点,特别是给材料作文,如何把握材料的中心进行立意,提炼出最佳的主题,学生普遍感到刺手。杨老师在第二节课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互相争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学生不同见解的争辩,可以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