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的含铁量(Fe2+Cr2O2→Fe3+Cr3+H2O)。现有如下两种预处理方法: 7+H―
+-+++
32
提示:(A)Sn、Hg、Ti在溶液中可存在的形式有Sn2、Sn4、Hg2、Hg22、Ti、TiO
+
+
+
+
+
+
,且Sn2能与K2Cr2O7反应,而Hg2不能;氯化汞溶于水,氯化亚汞不溶于水(白色沉淀)。 (B)钨酸钠(Na2WO4)可做指示剂,若W(Ⅵ)被还原为W(Ⅴ),溶液将呈现蓝色。 (C)氧化性:Fe3>WO24。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
33KFe2+KCr2O27+KH===KFe+KCr+KH2O
+
-
+
+
+
+
-
++
(2)过程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加入HgCl2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的丝状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溶液Ⅱ中阳离子有________,加入指示剂钨酸钠(Na2WO4)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两种预处理方法,哪一种更好?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矿样预处理后必须立即进行滴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称取0.2 g矿样进行实验,最终消耗0.010 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原矿样中含铁量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即可。(2)根据提示信息(A)及实验现象知过程①发生反应2Fe3++Sn2+===Sn4++2Fe2+。由提示信息(A)知过量的Sn2+会与Hg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n4+和Hg2Cl2白色沉淀。(3)溶液Ⅱ呈浅黄色,则必含有Fe3
+,SnCl反应完全,生成2
Fe2+和Sn4+,又矿样溶解用的是浓盐酸,故溶液Ⅱ中存在的阳离
子有Fe2+、Sn4+、Fe3+、H+。根据提示信息(B)、(C)和实验现象知,TiCl3具有还原性,先将溶液中的Fe3+还原后,多余的TiCl3继续还原WO24,而使溶液呈现蓝色,因此加入指示
-
剂后溶液显蓝色,证明溶液中的Fe3+已经被完全还原,从而停止滴加TiCl3溶液。(4)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方法Ⅱ更好,避免了方法Ⅰ中汞对环境的污染。(5)Fe2+不稳定,易被氧化。
3++2Cr3++7HO +6Fe2+ + Cr2O27+14H===6Fe2
-
6 1
n(Fe2+) 0.010 0 mol/L×0.020 L 61
=,
n(Fe2+)0.010 0 mol/L×0.020 Ln(Fe2+)=1.2×10-3 mol,
1.2×10-3 mol×56 g/mol
原矿样的含铁量为×100%=33.6%。
0.2 g答案:(1)6 1 14 6 2 7
(2)2Fe3+Sn2===Sn4+2Fe2 除去溶液Ⅰ中过量的Sn2,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 Hg2Cl2
(3)Fe2、Sn4、Fe3、H 保证剩余的Fe3被完全还原为Fe2,也防止加入的TiCl3过量,干扰实验
(4)方法Ⅱ 避免了方法Ⅰ中汞对环境的污染 (5)Fe2易被氧化 33.6%
++
+
+
+
+
+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