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直接操纵者,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应该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焕发出它本身应有的生命活力,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最直接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创设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生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欲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使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
第 1 页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有了真实的情境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时精心设计一个情境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音乐、一张图片、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小组协作,共同提高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告诉我们,学习中互动合作是多么的实惠,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针对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别较大,本人采用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由四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完成课堂探究实践任务时,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要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该小组才能加分。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为了实现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完成实践任务,优生完成任务后会自觉主
第 2 页
动地帮助后进生,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生和后进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明显地改善了课堂效果。信息技术课堂中团体合作非常重要,所以应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和同学共同学习、互相帮助的习惯。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良好的。 三、加强实训,让学生走上讲台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应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正确指导下,探索出更多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坚持可持续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