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题(农学类专业)
一、比较下列概念的异同(每小题2分,共20分):
⒈ 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 ⒉ 外显子(extron)与 内含子(intron); 3.辅酶与辅基 ; ⒋ 底物水
平磷酸化与依赖于电子传递的氧化磷酸化; 5. 解偶联剂与呼吸抑制剂; 6.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7.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8.转录与逆转录;9.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10.操纵子与操纵基因
二、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字(每题0.25分,共5分): ⒈ Glu ⒉ cDNA ⒊ ACP ⒋ CytC 5. PEP 6. ATP ⒎ rRNA ⒏ Tm ⒐ tRNA f fMet
⒑ FADH2 ⒒ SAM 12. THFA 13. Lys 14. NAD+ 15. UDPG 16. 3′,5′― cAMP 17.CoA 18. NADPH(H) 19.mG 20. PAGE
三.单项选择(每题0.5分,共10分):
⒈ 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
A.DNA→RNA;b.RNA→DNA;c.DNA→DNA;d.RNA→RNA;e.RNA→蛋白质。 ⒉ 转氨酶的辅酶是( )。 a.硫辛酸; b.FAD; c.维生素C; d.磷酸吡哆醛; e.焦磷酸硫胺素。
⒊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活化的甲基供体?( )
a.乙酰CoA; b.甘氨酸; c.甲硫氨酸; d.四氢叶酸; e.S-腺苷甲硫氨酸。 ⒋ 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净生成的ATP数目为( )。 a.3 ; b.6 ; c.9 ; d.12 ; e.15 。
⒌ 油料种子萌发时,把脂肪酸降解成的乙酰CoA转化成糖异生原料的代谢途径是( )。 a.三羧酸循环; b.乙醛酸循环; c.卡尔文循环; d.鸟氨酸循环; e.EMP途径;
⒍ 双链DNA的熔解温度(Tm)与哪两种碱基的含量呈正相关?( )
a.A+G; b.C+T; c.A+T; d.C+G; e.A+C。 ⒎ 下列为EMP途径中的酶,其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是( )。 a.已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醛缩酶; e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⒏ 2,4-二硝基酚是氧化磷酸化的一种( )。
a.激活剂; b.抑制剂; c.调节剂 ;
d.解偶联剂; e.以上都不是。
⒐ 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转录翻译的产物―组遏蛋白能专一地结合于( )。 a.启动子 ; b.终止子; c.调节基因; d.操纵基因; e.结构基因。
⒑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催化CO2与1,5-二磷酸核酮糖形成( )。 a.3-磷酸甘油酸; b.2-磷酸甘油酸; c.磷酸乙醇酸; d.乙醇酸; e.乙醛酸。
11.下列核酸中稀有碱基或修饰核苷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 DNA b rRNA c tRNA d mRNA
12.已知某酶的Km=0.05 mol/L,在下列哪个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
a. 0.05 mol/L b. 0.45 mol/L c. 0.9 mol/L d. 4.5 mol/L
13.在琥珀酸脱氢酶反应体系中加入丙二酸,Km增大,Vmax不变,丙二酸应当属于琥珀酸脱氢酶的什么
抑制剂?
+
7
1
a. 竞争性抑制剂 b. 非竞争性抑制剂
c. 非专一的不可逆抑制剂 d. 专一的不可逆抑制剂
14.DNA正链(有意义链)有一段序列为5′-ACTGTCAG-3′,转录后RNA产物中相应的碱基序列是 a 5′-CUGACAGU-3′ b. 5′-UGACAGUC-3′
c 5′-ACUGUCAG-3′ d 5′-GACUGUCA-3′
15.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15N标记大肠杆菌DNA的实验首先证明了下列哪一种机制? a DNA能被复制 b DNA可转录为mRNA
c DNA的半保留复制 d DNA的全保留复制 16.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b 其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 其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助因子 d 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17.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 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 琥珀酸——→延胡索酸 d 延胡索酸——→苹果酸 18.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为
a. 氧化脱氨 b. 还原脱氨 c. 转氨 d 联合脱氨 19.识别转录起点的是
a.ρ因子 b. σ因子 c. 核心酶 d. dnaB蛋白 2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方向是:
a. 从C端到N端 b. 从N端到C端
c. 定点双向进行 d. 从C端和N端同时进行
四、判断正误(在答题纸上写出题号,用“√”和“×”分别表示正误,每题1分,共15分) 1.真核细胞的DNA全部定位于细胞核。 2.假尿苷中的糖苷键是C-C连接。
3.高能键只能在电子传递链中偶联产生。 4.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
5.解偶联剂不仅抑制ATP的形成,而且抑制电子传递过程。
6.必需基团是指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对维持酶的空间构象必需的基团。
7.DNA复制中,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链的延伸方向是5′→ 3′;滞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链
的延伸方向是3′→ 5′。 8. 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特定的tRNA作为转运工具。 9.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
10.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各种抑制剂都能降低酶的Vmax。
11. 脂肪酸降解生成的乙酰CoA在人体内也可经乙醛酸循环变为糖异生的原料。
12. 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磷酸戊糖在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且碱基配对有摆动现象。 13. 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质中。
14.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开始结合的DNA序列。 15.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个小题中任选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DNA的双螺旋模型有哪些特征?利用这种模型可以解释生物体的哪些活动? 2.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3.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有什么特点?。
2
4. 简述蛋白质在翻译后,多肽链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构象所需的几种加工过程。 5. 简述乙酰辅酶A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6.酶的抑制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酶的抑制作用的应用。
六.计算题(10分):
下列数据是酶促反应S——P的记录: [S] 6.25×10-6 7.5×10-5 1.0×10-4 (mol/L) v 15 56.25 60 (nmol/L/min)
A. 求Km和Vmax;
-5
-5
1.0×10-3 74.9
1.0×10-2 75
B. 在[S]= 2.5×10 mol/L和[S]= 5×10 mol/L时,v是多大? C. 当[S]= 5×10-5 mol/L 时,酶浓度增大1倍,v是多大?
七、综述题(1-3题任选两个,4题必答;每题10分,共30分)
1. 为什么基因突变后,有些会表现出生物功能异常,有些未表现出异常?(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功能上分析);
2. 论述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和鉴定生物材料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说明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谷氨酸; 2。与mRNA互补的DNA链;3. 脂酰基载体蛋白;4.细胞色素C; 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腺苷三磷酸;7核糖体RNA;8. 双链DNA的熔解度;9.甲酰蛋氨酸―tRNA;10.还原态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11. S-腺苷蛋酸(甲硫氨酸);12.四氢叶酸;13.赖氨酸;14氧化态辅酶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15.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6. 3′,5′―环腺苷酸;17. 辅酶A;18.还原态辅酶I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19. 7-甲基化-鸟苷酸;2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1.a; 2.d; 3.e; 4.d; 5.b; 6.d; 7.a; 8.d; 9.d; 10.a; 11.c; 12. 13.a; 14.a; 15.c; 16d; 17.b; 18.d; 19.b; 20.b.
四1. 2.∨ 3.╳4.∨ 5. ╳ 6. ╳ 7. ╳ 8. ╳ 9. ╳ 10╳ 11. ╳ 12. ╳ 13. ╳ 14. ╳15. ╳
五(略)
六. A. Vmax = 75 nmol/L/min,Km = 2.5×10-5 mol/L;
B. 在[S]= 2.5×10-5 mol/L时,v = 1/2 Vmax = 37.5 nmol/L/min,
-5
在[S]= 5×10 mol/L时,v = 2/3 Vmax = 50 nmol/L/min; C. 当[S]= 5×10-5 mol/L 时,酶浓度增大1倍,v增大1倍; 七(略)
3
相关推荐: